•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中药注射液频出事令人忧 各界吁制作规范和洗牌

2009-03-27 16:06 作者: 信息部 2538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卫生部紧急叫停香丹注射液”报道见报后,热线接到多起读者咨询。昨天,96068接到市民陶先生的电话:前几天我在医院治疗心绞痛,医生给我用的是参麦注射液,刚开始气闷,脸孔发红,挂了一会好了,治疗效果也蛮好,很快我就回家了。可过了几天,手上、胸部、背上出现了小疹子,痒得厉害,这是不是也是过敏反应啊?我早上去医院问了医生,医生说没有问题,给我配了一点脱敏药,可我还是不放心,会不会还有其他影响?
  近年来,“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接连发生,下一个又会是什么?”“是不是这种‘中西结合’的制药方法让中药‘水土不服’?”“中药到底适合不适合直接进入静脉?”中药提取注射液频频出事,引起诸多读者担忧。
 
  中医药常用以毒攻毒手段
  吃雷公藤治风湿病、泡向日葵叶治疗高血压,各种各样的民间偏方流传至今,不少市民深信不疑,以身试药。但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越来越多,“吃中药治病不伤身,多吃点儿有利无害”的老黄历失灵了,让许多患者不知所措。
  昨日,记者从浙江省中医院了解到,目前医院使用的中药提取注射液只有10种左右,主要是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现归类在西药房配售。
  据悉,我国现有134种中药提取注射液。为什么中医院用的中药注射液不多?据杭州一位从业40多年的名中医告诉记者,临床用的中药注射液,正面临制作工艺的规范和洗牌。“已经发现的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药品存在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患者用药安全第一,医生也宁愿选择其他同类药品。但临床医生都承认,鱼腥草、双黄连的药效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中医治病常用以毒攻毒的手段,所以一些临床上应用的中药本身就含有毒性。植物类,如半夏、天南星、川乌头、草乌头、附子、巴豆、天仙子;动物类,如蟾酥、斑螯、红娘子、青娘子;矿物类,如砒霜、水银、雄黄、红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药材中,有大毒的40种、有毒的35种、有小毒的20种。医生提醒市民,不能随意相信民间流传的偏方。
 
  注射前做皮试有必要吗?
  记者从药监部门了解到,过去几年来,被叫停过的中药提取注射液包括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
  对此,不少网友和读者向记者反映,既然中药注射剂都会引起这么多过敏类的不良反应,为什么不能像青霉素一样,使用之前做个皮试?
  根据杭州市食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显示,使用抗生素、中成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居前两位;静脉滴注出现不良反应的,超过全部报告数六成,远高于口服等其他用药方法。
  杭州市不良反应中心专家说,不管西药还是中药,产生不良反应,如果不是药品质量问题,大多是因为个体的差异造成的。因此,使用前人人都像青霉素一样做皮试也不必要。
 
  专家呼吁:提高行业门槛整合小企业
  不良反应中心专家指出:控制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要提前。因为中药药材成分复杂,即使同一种药材,也会因产地、收受时间不同而药效各异。如果企业在生产时没有把关,最终就增加了药品使用时的不良反应风险。
  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沈堂彪表示,中药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百姓对中医的信任度也比较高。发展中医药的重要方向是要改变原来的使用不方便、口感差、起效慢等弱点。“当然,在改进中药的同时,我们要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但个别副反应的病例并不能否认中药的发展。”
  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中药注射液所引发的不良反应,行业门槛低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全国大约仅有1/4的生产企业能完全按照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选取药材,不同产地、栽培方式以及重金属与农药残留的药材都会对药品疗效质量产生影响。像此次被叫停的香丹注射液,生产企业就是温州一家规模很小的企业。
  目前,国内药厂要严格执行的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MP),该规范是对生产过程制定的规范,而生产中药注射液,药材也很重要。
  但业内专家透露,不少规模小的企业没有严格执行此规范。“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也就加大了药品的安全风险。提高行业门槛和规范标准,看来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网友七嘴八舌:中药喝喝还成 静脉注射须慎
   “夺命红烧肉”:不学医的人可能不十分清楚口服药和静脉用药两者之间的巨大区别——对于口服药来说,人体的胃肠道就是一个天然屏障。而药物进了静脉之后,就只有肾脏一条出路,只要肾脏说干不了,病人就得死。所以,中药用大锅熬点喝喝还成,静脉注射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galennyu”:当年中药就是外敷内服,也是中医几千年来慢慢实验出来的,现在倒好,随便提取一下,就打到血管里去了,那些搞中医制剂研究和管理的人,是真正的科学家吗?
   “zk1315905550”:中药为植物提炼,多为有机物,容易变质,所以不适合制成药剂注射。况且,有机物不经过肠胃消化吸收是不能直接在血液或组织内利用的。
  科学传播公益团体中“科学松鼠会”的成员、暂居于上海的医学在读博士BOBO:以双黄连为例,其中的绿原酸和黄芩苷,都能导致人体过敏;金银花和连翘中的皂苷类成分,则可导致呼吸中枢的麻痹。此外,中药成分复杂,将中草药里的有效成分提取,再溶解到液体里,其中的工艺要求有待提高完善,这无疑可能将某些杂质(蛋白质、淀粉、鞣质及挥发油等)带入人体,成为导致人体过敏的源头。中药注射制剂的过敏榜单上,还有板蓝根、清开灵、柴胡、鱼腥草、复方丹参、川芎嗪、灯盏花、蝮蛇抗栓酶、刺五加、脉络宁、穿琥宁、黄芪、当归寄生、组师麻。而在药物安全与身体健康间,我们总得作出抉择。
  生物化学博士、科学打假人方舟子:中药注射液导致过敏性休克乃至死亡的报道在专业期刊上是屡见不鲜的。虽然有严重副作用的药物在必要时是可以使用的,但是目前并没有哪一种病非要用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不可,临床上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例都是或者有更安全可靠的药物可以替代。(记者林丹整理)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2024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不利背景下,我国中药类商品贸易平稳运行,其中中药原料类商品进口的持续扩大是催动中药进出口贸易稳中有进的主要动力。2025年一季度,我国中药类产品...

培训背景政策高压来袭!全国中药饮片集采如火如荼,2025版《中国药典》实施进入倒计时,饮片保质期强制要求与国家级抽检力度持续加码...中药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合规与质量双重风暴!集采中标品种、药...

初秋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柏林乡,青山翠谷间的林下空地热闹起来。村民们手持农具穿梭林间,清理杂草、移栽幼苗,一株株看似普通的板蓝根,正以“入药+染料”的双重价值,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生态+经...

一位院士曾说,“把科学讲成故事,科学才能走进千家万户”。近年来,乘着短视频的东风,医疗科普圈粉无数。有报告显示,在全国10.74亿网络视听观众中,92.1%的观众曾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健康科普内容...

8月20日,车子行驶在泸州市古蔺县永乐街道西华村并不算宽的村道上,突然一个“急刹车”。顺着司机指引,一群花斑相间的梅花鹿映入眼帘。看到人群后,鹿群迅速散开朝山间飞奔。养殖基地里的幼年梅花鹿。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