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金秋时节,在红古区红大板坪中药材种植基地,村民们在业主的带领下,忙着为药材除草、杀虫,不时传来朗朗的笑声。红古区矿区街道下街社区老支书告诉记者:“承包前一个多月,抬眼望去一片荒芜,地里也没有人干活,而不到三个月再次来到红大板坪,这里与以前相比换了一幅景象,看到曾经荒废的土地已经改头换面,种起了新的作物,地里已经是绿油油的一片,不少工人正在地里劳作,今年丰收在望啊。
据了解,红古区下窑街道社区为了避免土地继续荒废,将红大板坪荒芜多年集体土地承租给了承包商并签订了土地承租合同。目前,坪上约300余亩土地中有160余亩种上了玉米、洋芋、辣椒、西红柿等农作物,其余的全部种植了丹参、白术、黄芪、党参等中药材,并注册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基地。自从对外承包开发后,许多居民把自家闲置的坡地转包给业主。记者注意到,农民在忙完自家的活后,还可在药材基地打工,每天不仅能挣工资200多元,大家还能学到药材种植技术、特色种植等经作产业的技术。“不仅实现了业主土地自主经济,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互利共赢、发家致富、农业增效、经济增收的目的,从而带动了周边农村的特色产业发展。”红大板坪农民鲁文林对记者如是说。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28日下午,“机遇湾区”“机遇香港”“机遇澳门”采访团来到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于2010年正式成立,是国家首个中医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4月27日,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明安镇台梁村的田野上,种植大户贾二平正手持新签的土地流转协议,与村民们热烈讨论着中药材的种植计划。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丰收的景象。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