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丹凤成片山茱萸滞销 农户称摘1棵树仅10元(图)

2014-12-12 09:33 作者: 庞小琼 10805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山茱萸挂满枝头

  眼下正是茱萸采摘时节,可陕西商洛市丹凤县山茱萸主产地寺坪镇境内成熟山茱萸挂满枝头却不见人采摘,当地村民因为价格低贱直摇头。

  成片山茱萸无人采摘

  昨日,记者在丹凤县南山区寺坪镇境内看到,沿路沿河及村民房前屋后的树上挂满了红如玛瑙的山茱萸,但却不见采摘者的身影。村民彭丹红说,一个手脚麻利的壮劳力每天最多摘80斤,1斤湿山茱萸经过水煮等到最后只有1两多干山茱萸皮,市场价格是1斤干皮子8元多。“一天才能挣60多块钱,而工地上一个小工每天都挣80到100元钱。”

  据彭丹红介绍,他家也栽有三亩多地的山茱萸,大概有七八百株,每年鲜果子能收4000多斤,差不多能晒500斤干皮子。“之前已晒干的皮子到现在也没见人上门来收。”老彭无奈地说。

  山茱萸曾是致富的钱串串

  “上世纪90年代山茱萸差不多能卖到80元1斤,最高时还卖到100多元1斤,去年只卖到15元1斤。”村民李安民说。“往年这个时候山上到处都是采摘山茱萸的人,大家白天采摘,晚上在家制作肉枣皮,每户都有不少的收成,今年别说山沟里就是路旁伸手可摘的山茱萸也没人摘了。”

  寺坪镇龙王坪村村民谢长军家栽了三四千棵山茱萸,在当地算是大户。“今年果子长势好但价格不行,加上没有帮手采摘,雇人采摘不划算还要赔钱。”瞅着满坡的山茱萸不摘又觉得可惜,谢长军就宣传说如果谁想摘就自己摘,只要不破坏树,一棵树付他十块钱就行。“要是全部都采摘的话,全镇山茱萸产量至少在一千吨以上。”寺坪镇工作人员说。

  昨天,寺坪镇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山茱萸盛产销路却不畅的问题,镇上也在积极想办法。

  据介绍,该镇今年多次邀请西北农林大学专家实地考察,目前已经将“刨开土层进行树下施药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的方法教授给部分村民。“新的科管方法已试点成功,产量没有下降果子也很少生虫,期待明年卖上好价钱。”村民王友华说。“接下来就是让群众接受新的管理理念,真正建立起‘公司+农户+基地’模式,使之重新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一大渠道。”该镇负责人说。

  文/图 记者 张红中

  百科:山茱萸

  山茱萸(学名:Cornus officinalis),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成熟果实为中药,别名山萸肉、药枣、枣皮、蜀酸枣、肉枣、薯枣、鸡足、实枣、萸肉、药枣、天木籽、山芋肉、实枣儿。山茱萸高4-1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无毛或稀被贴生短柔毛冬芽顶生及腋生,卵形至披针形,被黄褐色短柔毛。花黄色,核果长椭圆形,长1.2-1.7厘米,直径5-7毫米,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长椭圆形,长约12毫米,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花期3-4月;果期9-10月。成熟果实为中药,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古代常比作兄弟情义。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央广网北京4月30日消息(记者宋雪)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与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生生之道——中医药非遗主题展”4月29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展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展示了近50项...

4月28日,成都市举行支持中医药产业政策媒体见面会,成都市卫健委、市经信局、市公园城市局、市博览局、彭州经开区天府中药城管委会公布了一系列支持措施。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这些支持措施涵盖种植生产.....

28日下午,“机遇湾区”“机遇香港”“机遇澳门”采访团来到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于2010年正式成立,是国家首个中医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麻种子。全媒体记者杜磊4月23日,走进州农科院地下停车场B2层,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木柴味,400多个装满杂木与菌棒的蓝色塑料筐整齐排列在闲置停车位上。若非州农科院助理研究员张乔会的讲解,很难想...

4月27日,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明安镇台梁村的田野上,种植大户贾二平正手持新签的土地流转协议,与村民们热烈讨论着中药材的种植计划。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丰收的景象。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