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贵州迎大健康医药产业春天 科技创新奏响强音

2015-03-03 10:39 作者: 汤红 6942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科技人员研究中药材育苗技术

  中药材种植基地

  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展示“替芬泰”原料药。

  石斛产业链

  核心提示

  贵州,正迎来大健康医药产业的又一次春天。

  2014年8月,我省颁布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

  省委书记赵克志表示,内陆地区可以搞好开放,也有条件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动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大健康医药产业,正是创新驱动战略的具体体现。

  科技项目突破诸多技术瓶颈,创新平台构建产业创新高地,医药产业凸显创新主体地位,种植基地引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多年来,科技创新一直为贵州医药产业提供着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

  2014年,省科技厅围绕“做大规模、做强品种、做优结构”目标和“巩固壮大中药民族药、培育发展生物制药、加快发展化学药”等重点任务,投入9065.63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经费4749.63万元、省级科研经费4316万元)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培育建设研发平台,努力打造以产学研合作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的新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今天的贵州,从种植技术推广到新药创制,从科研院所到医药企业,贵州已经形成一条大健康医药产业创新链条,创新驱动,正奏出时代强音。

  项目集群突破产业关键技术

  省科技厅通过实施一系列科技项目,为大健康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国家级项目强力启动。

  2014年,组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西南地区天麻、淫羊藿、太子参、何首乌等大宗药材质量标准提高及其综合利用”,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施秉县地道中药材产业化科技惠民工程”、“赤水市金钗石斛产业化科技惠民工程”,共获国家资助2798万元。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天麻、太子参、金钗石斛、何首乌、淫羊藿的成熟技术推广、综合开发利用,发展壮大我省特色优势中药材产业,促进惠民增收。与此同时,我省组织申报的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四个项目“抗心脑血管疾病1类中药新药AS1886研究开发”、“苗药‘热淋清颗粒’上市后四期临床研究”、“苗药芪胶升白胶囊技术改造及再评价研究”、“益心舒胶囊技术改造研究”获批立项并资助经费1952万元。
$pager$

  省级科技重大专项谋求重点突破。

  省科技厅坚持以实现政府目标、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重点从“中药材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新药临床前研究”、“名优品种的技术提升和深度开发”、“临床研究”、“保健品等相关产品的开发”等几个方面资助科技项目。

  近两年,我省资助省级科技经费2916万元组织实施“9种名优中药品种的技术提升与深度开发”、“天麻医药产业深度开发关键问题研究”、“杜仲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集成应用与产业化”、“刺梨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集成及产业化”、“贵州地道药材艾纳香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贵州半夏等7种中药材土地适应性技术体系构建与产业化示范推广”等6个重大专项。目前,正在加紧组织凝练“贵州道地药材茯苓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半夏等18种贵州规模化种植药材的加工技术升级与产业化应用”“石斛创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研究”等一批重大专项。

  除中药民族药之外,省科技厅通过加强“贵州地区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目的是对7种常见疾病新的临床诊疗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做出进一步研究及评估,探讨适合贵州人群特点的常见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方案,以期广泛应用于患者,降低发病率、死亡率,提高治愈率,为贵州省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开辟新的途径。

  平台建设构建产业创新高地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培育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已成为贵州民族药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

  为让国家级高端研发平台落户贵州,省科技厅积极推动“建设国家现代民族药工程技术中心”纳入贵州省政府与科技部会商工作的重点内容,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在前期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共同组建“国家苗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硬件和人才一流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形成技术、效益和人才的良性循环。中心将以苗药为主体的西南民族药开发为核心,重点解决“具有资源优势的民族药材综合应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药创新药物研发”、“民族药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和“具有产业优势的民族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等四个民族药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形成“立足贵州、辐射西南、面向全国”的民族药孵化基地,推动民族药产业技术进步,加快民族药新品种的成果转化,扩大民族药产业规模,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努力,2014年12月12日,贵州省申报的国家级研发平台——“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科技部批复建设。填补了国家民族药产业发展工程技术研究平台的空白。按照规划,研究中心将根据企业规模生产的需要,推动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相关行业辐射、转移与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在省级研发平台建设方面,2014年,启动贵州省药食同源植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建设,围绕省委、省政府将新医药产业作为大数据产业姊妹篇发展的决策部署,培育建设规范化的药食两用产品开发体系以及专业化的公共服务技术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将药食两用产品培育成为贵州省新医药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科技支撑。

  贵州省数字健康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也在2014年启动。中心旨在针对数字健康管理中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数字健康云计算技术、数字健康大数据分析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健康动态监测技术等研究。同时建立数字健康管理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团队培养的平台;并通过建立健康体检、就医及日常生活三级数据采集模式,形成个人综合、完整和有效的数据化健康信息,并给予精准的健康预测、评估及健康促进方案,从而达到对人的生命进行数字健康管理的目的。

  成果转化培育中药种植产业

  围绕中药材种植产业,省科技厅通过开发育苗及种植关键技术,在贵州重点中药材种植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大力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在施秉、赤水,科技惠民计划以科技特派员团队为支撑,将中药材种植技术中成熟度高、适用性强、特色鲜明的先进科技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示范,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新机制和新做法,让更多百姓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

  从2011年开始,省科技厅围绕中药材大品种和种植重点县,启动实施中药材基地县建设工程。

  目前,全省共培育建设施秉太子参、赤水金钗石斛、德江天麻、大方天麻、威宁党参、剑河钩藤、普定桔梗黄柏、兴仁薏苡仁、黎平茯苓、罗甸艾纳香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科技示范基地11个。同时,针对中药材种植重点县,由省科技厅、市州政府及县市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科技合作基金,资助中药材GAP种植、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中药材产业近年来已成为施秉县、赤水市、赫章县、大方县等县市主要支柱产业,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为树立中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典范,我省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半夏、何首乌、金钗石斛等八种药材规范化种植和野生保护抚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取得成效。筛选出优良种源8个,制定了药材生产种子种苗质量标准25个,标准生产操作技术规程(SOP)279个,企业内控质量标准8个,集成半夏、何首乌、续断和头花蓼规范化种植技术应用。

  据统计,项目实施药材直接年利润3652万元,农户通过土地租赁和投劳的方式创收3554万元。通过本项目实施,形成了“政产学研用”五方协作的成果转化新模式,对贵州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生态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起到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

  企业创新打造黔药知名品牌

  近年来,省科技厅大力资助我省制药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培育中药民族药大品牌,不断提升我省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原创性新药研发取得历史性突破。由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共同研发的替芬泰(Y101)成为贵州省首个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和全部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新药,于2014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Ⅰ期临床批件。

  以项目为抓手,夯实我省新药创新的基础,贵州远程制药的“双冬胶囊”、贵州苗药药业的“六味祛风活络膏”分别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新药证书,预计上市后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

  鼓励企业引进转化吸收一批先进科技成果并在省内产业化。支持贵州益佰制药引进抗肿瘤一类新药—洛铂,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

  做好现有品种的技术提升和深度开发。组织实施《9种名优中药品种的技术提升与深度开发》重大专项,提升“仙灵骨葆”等9个品种的整体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业化规模,预计实现年销售额29.4亿元,可新增产值9.7亿元。

  实施中药材综合利用开发及产业化,打造地道药材大品种产业链。进行从种植、饮片加工、提取到中成药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进一步以大品种带动中药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首批围绕天麻、杜仲、刺梨、艾纳香4个品种启动实施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并编制了相关品种的产业技术路线图。

  加快我省生物医药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发展生物制品和医用材料。加快在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方面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创新药物。贵州泛特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人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获得我国目前唯一“人神经生长因子”生物工程产品生产许可,产业化前景良好。贵州太瑞生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抗肿瘤T细胞疫苗项目国际领先,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支持。
$pager$

  产业统计提供精准决策数据

  2014年,由省科技厅与省统计局牵头,联合省经信委、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食药监局,组织完成了全省中药民族药产业统计。此次统计是继2010、2011、2012年度统计工作之后的第四次统计,范围覆盖全省9个市(州)及2个省直管县(市),涉及医药工业、中药材种植业、中药科技、药品商业及流通、药品监督管理5个方面。统计对象主要包含了148家制药工业企业、7个医药工业园区、38个中药材种植重点县、100余个中药材种植品种、15家涉及中药科技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及1个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242家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该报表制度从2011年起正式实施,经国家统计局认定为全国第一套中药民族药产业全行业综合性报表制度,并成为贵州省法定的常规年度行业统计。

  ⊙延伸阅读

  展望未来,省科技厅将以科技为引领,重点抓好8项工作,努力助力贵州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新医药产业基地。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打造民族药品牌。加强中药、生物药、化学药研发平台建设,以中药新药研发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我省中药资源与种植技术研究平台、中药新药研发平台,形成新医药产业研究链条。

  二是大力发展生物药。积极引进优强企业,发展生物制品。加快在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方面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创新药物。

  三是加快发展化学药。引进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开展创新药、专利药研发,推进替芬泰(一类新药)等新产品、新制剂产业化。抢仿国外专利到期大市值品种,发展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加快实现项目落地。

  四是拓展中药民族药产业链。开发以中药材为原料的相关产品,将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药材经营、中成药和相关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生产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大健康产业。

  五是培育大型医药企业。选择20家以上医药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兼并重组、人才引进、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促使其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加大对益佰、百灵、神奇、同济堂、信邦等著名苗药品牌的扶持。

  六是打造贵州医药优势品种。将天麻、杜仲、太子参、半夏、石斛等既有资源优势又有产业基础的特色品种打造成药材大品牌。创制和引进一批疗效好、市场前景大的药物新品种,并推动其产业化,注重对153个独家品种的技术提升及深度开发。

  七是建设以科技为支撑的中药材基地。建设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使中药材重点县种植面积均达到3万亩以上。示范带动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实现中药材种植面积500万亩,使中药材种植面积名列全国前茅。

  八是做好新医药产业监测。开展全省新医药产业年度统计工作,适时对外发布有关数据,开展统计数据深度分析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服务。探索建立新医药产业发展评价体系,全面科学衡量新医药产业发展水平。肖慧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青龙满族自治县地处燕山东麓,古长城北侧,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其独特的山地地形,丰富的小气候环境,赋予了中药材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自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青龙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富民......

4月11日,第三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出席大会并讲话。余艳红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快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

4月8日至10日,国家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利在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部分医药企业、研发机构和地方药品监管部门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医药企业家和地方监管部门座谈会,听取对深化药品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

力争用3年时间,中医药全产业链实现综合年产值500亿元,逐步向千亿产值、百家药企产业集群迈进——“中国南方中药谷”在怀化崛起怀化市近日召开中医药产业链发展推进大会,提出中医药产业向“千亿产值、百...

中新网南昌4月9日电(记者吴鹏泉)“今后,江西中医药工作将坚持示范区建设和引领区建设‘双轮驱动’,在中医药服务能力、产业发展、科技人才支撑、文化传承等方面齐头并进,全面推动中医药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