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工匠廖志钟传承百草油技艺 发扬中医药魅力

2016-07-28 15:28 作者: 南方都市报 40659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2岁的廖志钟出身于中药世家,是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该技艺也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1种精油配置,68味中草药提取精华,72道工序,500公斤的药材提取出50公斤的药精,,还要过滤、浓缩、配置,才能够炼成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罗浮山百草油。


  百草油的创制鼻祖就是东晋道学家和医药学家葛洪,他不仅留下了对岭南湿热肿毒有奇效的百草油,屠呦呦还根据他的著作提炼出青蒿素,因此获得中国首个诺贝尔奖。研习中药三十余年的廖志钟,将百草油由传统制作技艺按现代药品标准进行提升和定型,并继续想把它发扬光大,从现在流行的两广和东南亚地区推向全国全世界。


  从市非遗到国家非遗


  只用了三年


  今年52岁的廖志钟出生成长在罗浮山下的长宁镇,他的父亲是罗浮山制药厂的职工,从小他就在药厂玩耍,耳濡目染,也对中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时果断选了中医药专业,毕业后返回罗浮山制药厂工作,子承父业。一辈子与百草油结缘,或许这就是命中注定。“我是嗅着百草油的药香长大的。”廖志钟说。从1988年进厂至今,加上大学求学时间,廖志钟研究中药已经30多年。


  在制药厂,百草油是看家宝贝,廖志钟和另一名技术人员陈新泉在继承传统制法及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和优化关键工艺参数,使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罗浮山百草油的制作从传统手工制作发展到使用现代化机械辅助生产,陈新泉及廖志钟也成为了罗浮山百草油第六代传承人。


  “我们主要是按照现代药品的生产标准,将处方定型,工艺定型,并且明确它的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等。”廖志钟告诉记者。在此过程中,现代制作工艺并没有改变罗浮山百草油的传统技艺,而是在尊重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提高了罗浮山百草油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在他们的努力下,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被认定为岭南中药文化遗产,罗浮山百草油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并于2011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入选惠州市非遗,到2009年成为省非遗,再到国家非遗,廖志钟让百草油实现了三年三级跳。


  或切片或打粉


  工艺繁杂颇有讲究


  经过处方定型后的罗浮山百草油,由68味中草药提取的百草精和11种植物精油配制而成。“罗浮山百草油的原料药材大多出自罗浮山的道地药材,如飞天蠄蟧、金耳环、金线风、金不换、人字草等。将这近百种中草药,用茶油浸泡,加入精制的植物精油配制,即成百草油。”廖志钟介绍。


  听着好像很简单,但是真正制作起来,工序却是很繁杂的。从药材的准备,植物精油的制备,茶油的制备,百草精的制备,再到配制灌装,要经过72道工序。


  廖志钟说,准备药材时,在各药材的适宜采收季节,上山采两面针、徐长卿、金不换、山茶籽等各种所需药材,除去杂草、泥沙、非药用部位等,洗净,根或根茎类药材可趁鲜切薄片或段,一般晒干或阴干,置于药架上或药盒中保存,备用。“哪种药材要切成片,哪种要打成粉,切片的厚薄,都是有讲究的。比如根茎类的两面针,这样硬度大的就要切薄一点。在68味中草药里,有三分之一都要切片。”


  植物精油的制备更讲究,在72道工序里,光11种精油经反复蒸馏、加炭脱色、冷冻等步骤,就需要50余道。比如天然冰片由龙脑樟树枝叶或树脂隔水,后经反复蒸馏、结晶而成。天然樟脑通常在冬季加工用50年生以上本樟树树干和根为原料,削成薄片后,樟脑和樟脑油随水蒸气馏出,冷凝所得白色晶体为粗樟脑,油状液体为樟脑油。经过反复蒸馏、吹风升华等精制得樟脑。天然薄荷脑是由粗制的薄荷素油精制而成,经过反复蒸馏、结晶而成。


  500公斤药材


  浸泡提取50公斤精华


  百草油的关键在于百草精的提取,经过或切片或粉碎的68味中草药置于药锅中,加茶油适量,没过药材顶层,浸泡15天,捞取药材,将茶油用干净细布过滤,冷却,反复过滤,得百草精。“以前我们都是土锅土灶提取,现在鸟枪换炮了。”廖志钟介绍,今年罗浮山国药已建成广东最大规模、设备最先进的中药提取车间。


  新的提取车间分四层,最上层是前处理,包括药材的挑拣等,三层就是提取车间,南都记者看到有52个巨大的金属罐体分成两排立在其中,这些金属罐每个有6000升的容量,可以投放500公斤的药材,经过浸泡提取,可以获得50公斤的膏体,相当于提取了药材的十分之一精华,其他十分之九都是药渣,不要了。


  二层是浓缩车间,膏体过滤后除去杂质抽到储液罐中沉淀,然后经过蒸汽压缩。“我们这套浓缩设备也是国内最好的,它有几个优点,产能大,比较节能,同时温度低不会破坏药物成分。”廖志钟告诉记者。


  最后,按处方分别量取百草精、植物精油,加入茶油至全量,即配制成了百草油。现在的百草油都是灌装入葫芦型的瓷瓶中,据说当年由罗浮山道士传承并用葫芦盛装,取义“悬壶济世”,故一直保留至今。


  廖志钟说,从挑选药材到最后制成成品,整个过程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治疗虫咬肿毒


  感冒头痛都有用


  百草油在岭南地区广泛流传使用,它祛风解毒,消肿止痛止痒,适用于治疗各种风毒、湿毒、热毒、暑毒引起的一系列病症,解岭南地区各种瘴气与疾病,给大家的感觉好像可以包治百病。


  但作为现代的药品,必须要明确它的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这也是廖志钟这些年来的主要工作之一。通过临床应用,它的功能主治分为四大类,即用于治感冒头痛、虫蚁咬伤、无名肿毒、舟车眩晕。“我们还在努力扩展它的其他应用,在更多方面获得临床验证。”在用法方面,以前描述也比较粗犷,廖志钟说,他们现在研究比如感冒头痛就可涂抹太阳穴、风池穴、合谷穴,舟车晕眩就涂搽内关穴、天枢穴、水分穴,虫蚁咬伤、无名肿毒就直接涂在患处。


  罗浮山百草油是岭南地产药物的代表,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在整个岭南地区传统医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岭南地区传统医药制作技艺和文化的缩影,它的研制、传承和发展见证了岭南地产药物的发展。近些年来,由于外国品牌的类似产品大肆涌入,实际上很多进口药油的配方均是在罗浮山百草油的基础上简化而来,罗浮山百草油的市场主要集中于两广年龄稍长的人群使用。廖志钟说,今年他们开始向全国推广销售,并进一步拓展国外的市场。


  获6个国家中药品种


  保护证书


  当然,身为罗浮山国药厂的总工程师,廖志钟负责的产品不仅仅有罗浮山百草油。他带领的研发团队,近年来完成了金莲花软胶囊、独一味滴丸、消炎利胆分散片等40多个品种新药研究,并承担了国家药典委员会下发的包括消炎利胆片、宫炎平片等9个品种的质量标准研究工作,完成了羊角拗、地稔、水杨梅根等20多个广东省地方药材标准研究的工作。


  要提高和稳定药品的质量,必须提高和规范药品的生产标准。多年来,廖志钟研究工作主要是新产品研发、工艺技术水平提高和质量标准研究等三个方面。获得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有30件,其中罗浮山百草油等6个获得了国家中药品种保护证书。


  药品的研制工作也是很艰辛的。比如金莲花软胶囊的研制,他们从项目立项、药材选取、工艺筛选、标准控制、进入大生产等,历经了四五年的时间。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原产地的药材是最好的,由于金莲花主产地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和大兴安岭地区,廖志钟他们每次一去就是一个月。采集到样品带回公司检测分析,选出优质药材。针对金莲花的成分特性,廖志钟等人进行了上千次的实验筛选,最终才会选定合适的辅料,设定合理的提取纯化和成型方法,使其顺利获得国家药品生产批准件,最终顺利投入生产。


  工匠就是技艺工作人员,工匠精神指的应该是一种注重技术,注重技能的精神。


  打造工匠最根本的就是培养技能,从大处讲是政策导向、文化导向、价值观导向、社会氛围,从实际讲是各种教育、培训、用工的重视,舆论宣传的影响,待遇的平衡等。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文|咚咚(「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产业研究员)(本图由豆包AI协助制作)一、集采标准下的"质量-价格"失衡风险2025年4月,山东作为全国中药饮片集采牵头省份率先...

近日,永善县水竹乡塘坝村迎来了一项创新农业实践——竹林生态系统中天麻仿野生种植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国家科技特派团竹产业组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专家团队共同实施,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当地特...

浙江日报讯(记者阮帅通讯员张峰)“一亩林地,两种收入!”近日,在嵊州市谷来镇丰田岭村,看到自家香榧林下种植的10亩芍药开出粉色花朵,村民丁英财喜上眉梢。作为“中国香榧之乡”,谷来镇有香榧林约5万...

近日,在铜陵市郊区铜山镇南泉村岩山组的林地里,药农们正忙着为林下种植的药材苗进行管护作业。他们头戴遮阳帽,身背喷雾器,穿梭于整齐排列的药苗间,细心喷洒,确保每一株幼苗都能茁壮成长。放眼望去,绿意...

近年来,达川区立足气候环境条件和中药材资源优势,全力培育创建农业园区、种植基地,大力推广稻药轮作、粮药套种模式,探索多种经营模式,推动全区中药材种植产业蓬勃发展。目前,达川区种植中药材6.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