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今日话题:中药闭环流通体系,过去今天与未来(下篇)

2017-02-22 16:27 作者: 傅青主 39137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在《中药闭环流通体系,过去今天与未来》上篇中,笔者谈了闭环流通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广义和狭义“中药闭环”流通概念。


    文章发出后,有读者反馈这个概念有点“不明觉厉”,不知道如何简单把握这种新方向。



图1:中药品质把控,必须回到中医思维体系下闭环运转。


简化思维,有助于理解闭环流通概念


    我们不妨把问题再简化一些——即闭环流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很简单,就是让中医和消费者用上放心、高效的中药!


    放心,就是无毒无公害少副作用;高效,就是吃了能有效解决问题。这两点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难度不小,否则也不可能出现今日中药质量危机和市场乱象。而危机和乱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正是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长期以来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抛弃传统,完全想用西医的方法一劳永逸解决中药质量问题。结果则是“按起葫芦浮起瓢”,问题反而越来越多。


    这种以科学名义下的“形式主义”弊端,让简单问题复杂化,正把中医逼上绝路,笔者在前期多期话题中也一再提及。



图2:用聚氯乙烯膜装棉子壳的袋料灵芝,核心含量指标可以高过野生品种。


    最新的一个案例:笔者日前在考察某灵芝基地时,被告知袋料灵芝中如果添加了玉米基质后,其灵芝多糖含量高于药典标准,甚至可以高过诸多野生灵芝。这也成为该种灵芝重要卖点(灵芝供求)——但我们是否就能说,袋料灵芝品质高于椴木灵芝或野生灵芝?


闭环流通的理想化状态,是中西医手段的结合


    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实现中药质量标准化,本身思路没有错。但在科技水平尚未完全厘清中药复杂的成分、遗传因子等信息前提下,必须结合传统的实践经验,形成历史过渡。



图3:和谐包容博采众长,本身就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特征。


    也就是说,当前中药品质把控,一定是融合“中西医结合”手段,各自发挥自身优势。例如:不妨用西医的方法来检测中药的农药、重金属残留和毒性成分等(至于核心成分指标,目前阶段最后只做为参考和科研线索,而不可当作评判的唯一标准);中医的方法,则要关注品种的来源、传承、采收季节和加工方法,以及传统鉴别经验等。更重要的,则是要随时反馈哪个地区、什么季节和加工方法的中药,临床疗效最好。最终以临床疗效导向终端生产,形成订单农业——这,才是中药闭环流通的最理想状态。


要达到理想化状态,就必须实现过程的透明可追溯


    而要达到中药闭环流通的理想状态,让终端用得放心用出实效,首先就得让中药材生产、种植和加工诸环节透明、可控、可追溯。



图4:农户正在给麦冬大剂量喷撒多效唑,以膨大根部减少生长时间。


    即,你必须让需求方明明白白看到——药材来源哪个产地甚至是哪个地块;什么季节种的什么季节采收;期间用了哪种农药哪种化肥;最后用了什么样的加工方法……。最终,需求方才能根据使用效果,合理地选择种源、产地、生产方式和加工方式等,倒逼原料供应端形成订单式生产加工,形成“医药互动”的良性循环。


    以上是中医的方法,而要想让上述需求落地可实施,则可以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平台等,让药材生产加工全程可视可控可追查;而含量检测呢?则可以成为品种与品种、区域与区域、道地与非道地,甚至是采收时间的判断指标。


    以传统的经验定向,以现代科技手段定性,中西合璧,方可解决长期以来中药质量困境;解决医药互盲,无法相互促进的尴尬。


实现理想的中药闭环流通,任重而道远


    我们注意到,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中药的“闭环流通”都是以中医需求为导向,以临床疗效为出发点;而不是当前以科研成果为导向、以含量指标为出发点的不合理状态。


    但这个方向能否改变,笔者持悲观态度——因为,中药品质的话语权和顶层架构设计,早已被全盘西化思维把控,与中医传统无关,与临床实战无关。从新近出台的《国家中医药法》中模糊甚至是冲突的条款来看,两种理念的交锋已经非常激烈。


    所以说,以中医思维为基础实现中药闭环流通,还任重而道远。笔者估计,至少还得一代人的思想变革,才能最终实现这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药材基地里,白芸豆藤蔓下的木香、川乌舒展枝叶,长势蓬勃;中药材加工车间内,当归的醇厚药香萦绕鼻尖,工人们正细心翻晒着新鲜药材;物流园区中,新引进的昊天柏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紧锣密鼓推进全产业链建设...

中新网南宁8月27日电(记者黄艳梅)2025年中国(南宁)—东盟进出口中药材供应商大会26日在广西南宁市举行,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企界人士、专家学者等围绕中国—东盟中药材贸易高质量发展开展深入...

据兰州海关统计,1—7月甘肃省中药材出口额达5382.9万元,其中,陇南市以3006.5万元的出口额占据55.9%的份额。近年来,甘肃中药材出口范围不断扩大,已覆盖东盟、欧盟、中亚及多个共建“一...

近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探索“中医药+数字”服务消费新模式。方案提出,积极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数字贸易示范区,依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

从“千年药乡”的历史积淀到“中国药都”核心区的战略部署,甘肃省陇西县依托丰厚的自然禀赋与深厚的产业根基,借助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和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