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文化传承民间化趋势的兴盛,是西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最为突出的特点。藏医药作为西藏文化瑰宝不但得到保护,而且研产销一体化产业格局的成型和藏药“水银提炼法”、“仁青常觉配伍技艺”等独具特色的药物加工技法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藏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截至目前,近300个藏药品种获得了国药准字号,20多个品种被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以前被百姓视为珍宝的名贵藏药,如今却成为西藏百姓家中的常备药物。
西藏藏医学院院长尼玛次仁介绍,以前老百姓知道七十味珍珠丸是贵重的,不敢吃,包在布里,挂在脖子上,病重的时候取出来吃。但现在,老百姓都买得起,没有病的都要以预防的角度吃。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任淑琼介绍说,2005年,国务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西藏共有76项代表作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初步建成了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28日下午,“机遇湾区”“机遇香港”“机遇澳门”采访团来到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于2010年正式成立,是国家首个中医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4月27日,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明安镇台梁村的田野上,种植大户贾二平正手持新签的土地流转协议,与村民们热烈讨论着中药材的种植计划。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丰收的景象。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