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7月23日,记者来到禹州市文殊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放眼望去,四周田里是大片绿油油的迷迭香。“我种了60亩,按亩产3000斤,一亩能收入2000多元。”村民葛红军说。
被称为“药都”的禹州,中药材种植已有上千年历史,而引进迷迭香种植只有十年时间。目前,禹州迷迭香种植面积已达2.6万亩,该市也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芳香类药用植物基地和天然抗氧化剂及植物精油生产基地。
新引进品种表现出色,传统品种也不甘示弱。作为禹州四种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道地药材之一,豫西丹参的丹参酮含量高达国家《药典》规定值的三倍,在全国独一无二,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2011年,禹州市与“辅仁药业”签订协议,建立豫西丹参供应基地,并与“天士力”集团达成了合作意向。如今,禹州的豫西丹参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并成为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协会命名的豫西丹参基地。
为提升中药产业化水平,禹州市改变了传统的“集贸市场 零散种植”的产业模式,积极探索“企业连基地,药商加农户”的新型生产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中药材种植零散、成方连片规模小的问题,不仅实现了农民与合作社的双赢,更加快了中药材生产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的进程。
为有效提升中医药产业的科技水平,该市积极与多家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拓宽中药应用领域,延伸中药加工链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今年5月,禹州市成立了大鸿寨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确立了205种野生中药材保护物种,并依托大鸿寨景区,推出了32种养生药膳,建设了中医药文化展馆。
在发展中医药经济的同时,禹州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自2002年以来,禹州市已举办了八届药王孙思邈医药文化节暨中医药交易大会,两年一次的禹州药交会早已成为中医药界的一大盛事,对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打造禹州中药品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记者宋广军 通讯员闫占强 吴辉 李晓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28-6560886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 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中国甘肃网8月7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见习记者郑芸芸)近日,“渭水泱泱大潮滂滂”首届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定西渭源,渭源因渭河发源于此而得名。这片镶嵌在北纬35°中药材黄...
近日,在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松岭林业局新天林场道地药材基地,职工们正忙着采摘金莲花。“程英是我们场种植金莲花的带头人。今年开春,她把自己繁育的7万多株优质金莲花秧苗平价提供给了场里职工,并手把手...
夏日的乌蒙山深处,昭通市巧家县马树镇的山间坝子生机盎然。连片的当归、党参田垄间,村民们正忙着除草施肥,空气中弥漫的药香里,藏着乡亲们的增收希望。“去年种60亩赚了不少,今年直接扩种到2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