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板蓝根等中药可防治禽流感 苏州销量正常

2013-04-07 09:08 作者: 庞小琼 2044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苏州新闻网讯(记者 张英) 为探索和发挥中医药在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的作用,4月3日,江苏省中医药局发布《江苏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2013年第1版)》,玉屏风散颗粒、板蓝根冲剂、黄芪口服液等中成药可用于预防,适用于高危人群,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一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今天,记者走访苏州市区一些药店发现,相关中成药和中药材的销量正常,没有出现市民大批量抢购的现象。

  为切实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自4月3日起,江苏省启动流感流行Ⅳ级应急响应。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规定,按照新亚型流感病毒疫情发生和流行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下一步,将根据疫情变化和患者救治等情况,适时调整应急响应。

  相关链接:江苏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

  一、预防

  1.中成药:玉屏风散颗粒、板蓝根冲剂、黄芪口服液。

  2.袋泡茶:银花10g、菊花10g、甘草3g,泡茶饮。

  3.中药汤剂:银花、连翘、柴胡、黄芩、防风、桔梗、炒白术、牛子各10g,黄芪、板蓝根各15g,甘草5g。

  适用于高危人群,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一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二、辩证施治

  本病表证短暂,传变迅速。发病初期恶寒、发热、干咳无痰等。继之寒战、高热、咳嗽阵作、气喘息促。而后迅速进入重危症期,持续高热、昏迷、厥脱等。可按照中医卫气营血辩证施治。

  1.初期:卫气同病

  症状:恶寒发热,或高热,干咳少痰,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透表清气。

  参考方药:小柴胡汤合羌蓝石膏汤加减。柴胡、黄芩、生石膏、青蒿、羌活、薄荷、大青叶、鸭跖草、桑叶、杏仁、大贝母、生甘草。

  加减:卫分表证偏盛加荆芥、防风、白前。

  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

  2.进展期:

  (1)热毒袭肺

  症状:寒战、高热,咳嗽气喘,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肺平喘。

  参考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葶苈泻肺汤加减。石膏、麻黄、杏仁、葶苈子、寒水石、桑白皮、山栀、大贝母、知母、甘草。

  加减:寒战高热加柴胡、黄芩、大青叶;腹胀便结加生大黄、枳实、厚朴。

  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

  (2)气营两燔

  症状:高热不退,喘息难卧,神识昏愦,或痰中夹血,或有斑疹,舌质红或淡暗,苔黄腻或灰腻,脉细滑数。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

  参考方药:清营汤合清瘟败毒饮加减。水牛角、生地黄、生石膏、熊胆粉、竹叶心、赤芍、丹皮、黄芩、黄连、银花、连翘、桑白皮、甘草。

  加减:高热大汗加西洋参。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

  3.危重期:内闭外脱

  症状:高热或体温不升,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口唇及肢体皮肤紫绀,尿少或无尿,表情淡漠,意识模糊不清,脉搏细数。

  治法:醒神开窍固脱。

  参考方药:四逆汤合参附汤加减。附子、干姜、红参、麦冬、山萸肉、五味子、黄芩、栀子、郁金、炙甘草。

  中成药: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4.恢复期:气阴两伤

  症状:低热,烦渴,咳嗽咯痰,乏力易汗,胸闷气短,手足心热,食欲不振,舌质红胖或瘦,边有齿印,苔薄,或少苔,脉细弱或细濡。

  治法:益气养阴。

  参考方药:生脉饮合竹叶石膏汤加减。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竹叶、石膏、姜半夏、石斛、银花、甘草等。

  加减:低热者加银柴胡、胡黄连、地骨皮、青蒿等;咳嗽咯痰者加用枇杷叶、杏仁、百合,川贝母等;纳差易汗者加白术、黄芪、茯苓等。

  中成药:生脉口服液,川贝枇杷膏。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药材基地里,白芸豆藤蔓下的木香、川乌舒展枝叶,长势蓬勃;中药材加工车间内,当归的醇厚药香萦绕鼻尖,工人们正细心翻晒着新鲜药材;物流园区中,新引进的昊天柏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紧锣密鼓推进全产业链建设...

中新网南宁8月27日电(记者黄艳梅)2025年中国(南宁)—东盟进出口中药材供应商大会26日在广西南宁市举行,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企界人士、专家学者等围绕中国—东盟中药材贸易高质量发展开展深入...

据兰州海关统计,1—7月甘肃省中药材出口额达5382.9万元,其中,陇南市以3006.5万元的出口额占据55.9%的份额。近年来,甘肃中药材出口范围不断扩大,已覆盖东盟、欧盟、中亚及多个共建“一...

近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探索“中医药+数字”服务消费新模式。方案提出,积极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数字贸易示范区,依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

从“千年药乡”的历史积淀到“中国药都”核心区的战略部署,甘肃省陇西县依托丰厚的自然禀赋与深厚的产业根基,借助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和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