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仁风富硒山楂已进入膨果期 下月可“尝鲜”

2013-07-19 10:39 作者: 庞小琼 4903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山楂树上结满了果实,再有一个月市民就可尝鲜了

  每天,她要从县城穿越60公里去一棵棵山楂树下办公。当了20多年农技员,仁风镇5000亩山楂树下遍布她的足迹。她是43岁的石明君,是仁风镇的妇联主席,也是济南市第二批科技特派员,更是让仁风镇富硒山楂花开满枝头的第一人。

  记者探访:

  富硒山楂已进入膨果期下月可“尝鲜”

  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山东济南市济阳县仁风镇山楂栽培历史悠久,素有“中国山楂之乡”的美誉。仁风镇是最早的富硒山楂种植基地,基地自然环境优越,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常年种植山楂5000亩。

  石明君告诉记者,1986年,在政府号召下,仁风镇开始大面积种植山楂,可惜遭遇行情不好,形势一度低迷,但她认为这次尝试并不能算作失败,果农们形成的种植习惯为日后的大规模种植打下了基础。“近几年形势转好,群众的积极性也在提高,果农们零零星星地种上了山楂,到现在已有5000多亩了。”

  7月17日下午,记者在仁风镇东街村富硒山楂科技示范园看到,棵棵山楂树枝繁叶茂,树枝上悬着青提般大小的富硒山楂,树下还种着绿豆、毛豆等低矮作物。“还有1个月,红棉球富硒山楂就熟了,紧接着大金星、大五棱等品种都将迎来收获季。”望着树枝上一串串山楂,石明君称示范园里的山楂均已进入生长的关键环节———“膨果期”,一个月后就可以采摘了。

  果农增收:

  一亩能产7000斤一斤卖价约1.4元

  “俺给山楂上钾肥呢,现在树上的山楂是一天一个样。”石明君一走近示范园,满头是汗的果农魏京河放下手中的活径直跑过来。他是东街村首批种植富硒山楂的果农,也是最早尝到甜头的一批。

  魏京河说,以前他也种山楂,但只有红棉球一个品种,他清楚记得是在2009年,科技特派员石明君引进了大金星和大五棱两个品种,提升了口感更提高了产量。“新品种果肉更饱满口感更好,原来一亩产量在4000斤左右,现在平均产量在7000斤,原来价格只有两三毛一斤,去年我卖到1.4元一斤,预计行情也不错。”“山楂5年一结果,冒芽前、开花后以施氮肥为主,坐果之后进行富硒,膨果后上钾肥……”说起山楂种植经,魏京河滔滔不绝,不停感叹富硒技术大大提高了山楂的身价,“现在一忙就雇人,到了采摘的时候根本忙不过来,至少要雇俩人,一天100元左右,现在时间比钱贵!”

  据介绍,2009年起石明君陆续建起富硒山楂科技示范园,在提升仁风富硒系列品牌的同时,辐射带动了平家、东街、翟家、许家、三里等村千余果农种植,现种植面积5000多亩。
$pager$

  拉动妇女:

  妇联主席当特派员山楂花扮靓“半边天”

  石明君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1992年学植保专业的她一毕业就回家乡干起了农技员,这一干就是20多年。

  长期服务于农村田间地头使她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2009年,仁风镇上推广“富硒系列产品”,开始对西瓜、小麦、水稻、葡萄等进行富硒探索,她认为这是一个机遇,萌生了种植富硒山楂的想法。

  “种植富硒山楂关键要掌握好硒液的浓度和使用时期,毕竟硒是一种微量元素,浓度过高对植物有伤害,过低又起不到效果。”石明君告诉记者,虽然山楂种植省工省肥省时,但受传统种植观念影响,加之对新技术的不了解,很多果农担心植物受伤,不愿尝试创新。“不过家里种啥一般是妇女说了算,我就开始慢慢做她们的思想工作。我就慢慢解释,富硒西瓜已经取得成功,富硒山楂也已试验成功了,果农们开始慢慢接受。”她说。

  是什么在支撑石明君推行富硒山楂种植呢?她坦言,2006年当选为仁风镇妇联主席,这让她更加关心妇女和儿童。仁风镇是打工大镇,外出务工人员常年在1万人以上,“仁风镇基本是男主外,家中的‘顶梁柱’多半选择做生意或外出打工,‘半边天’要是再出去,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谁来照顾?很多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

  为此,镇妇联积极宣传仁风镇推行的妇女劳动力内部消化就地转移政策,通过宣传西瓜山楂种植、奶牛养殖、木材加工、林下养鸭等带动妇女就业,山楂种植凭借投资少又省工成为不少妇女的首选。从2010年当选济南第二批科技特派员起,通过近3年的技术服务,仁风镇山楂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有5000余亩,平均亩产年收入近6000元,效益年年升高,十分可观。2011年上半年,为提高山楂的品质,打造绿色食品,她制定了富硒山楂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

  特色名片:

  5000亩山楂树连成“红色旅游长廊”

  石明君说,仁风镇的富硒山楂每年有两个最美的时期。一个是每年五一前后富硒西瓜成熟时,那时富硒山楂刚开始开花,“山楂花满枝头”成了仁风镇的标志。另一个是到8、9月份,山楂陆续成熟,颗颗红果缀在绿树上,5000多亩山楂树连在一起,如此美景吸引了远近游客,更吸引了各地的经销商。

  近年来,仁风镇围绕都市型农业一直把山楂生产作为主导产业之一来抓,建立了山楂旅游红色长廊,山楂远销北京、天津、河北、福建、阳信、无棣等城市,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家家种植户都有自己的老客户,销路不是问题,近几年大家都学着利用网络搞营销呢。”她介绍,目前仁风富硒山楂主要做外销,一部分用于鲜果出售,一部分用于加工。近几年好的时候卖过1.4元一斤,最差的时候也在8毛钱左右。

  记者 隗萌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央广网北京4月30日消息(记者宋雪)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与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生生之道——中医药非遗主题展”4月29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展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展示了近50项...

4月28日,成都市举行支持中医药产业政策媒体见面会,成都市卫健委、市经信局、市公园城市局、市博览局、彭州经开区天府中药城管委会公布了一系列支持措施。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这些支持措施涵盖种植生产.....

28日下午,“机遇湾区”“机遇香港”“机遇澳门”采访团来到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于2010年正式成立,是国家首个中医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麻种子。全媒体记者杜磊4月23日,走进州农科院地下停车场B2层,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木柴味,400多个装满杂木与菌棒的蓝色塑料筐整齐排列在闲置停车位上。若非州农科院助理研究员张乔会的讲解,很难想...

4月27日,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明安镇台梁村的田野上,种植大户贾二平正手持新签的土地流转协议,与村民们热烈讨论着中药材的种植计划。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丰收的景象。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