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四川布拖县:欲“打造中国附子第一县”

2013-08-08 09:44 作者: 庞小琼 3882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近日,在布拖县火烈乡若普村错落有致的彝家新寨旁,在盛开的附子花令人陶醉的香气中,村民们沉浸在又是一年丰收的喜悦之中。“种下一亩附子地,孩子一年学费不用愁;种下五亩附子地,全家来年生活甜如蜜;种下十亩附子地,奔向小康更有力。”村书记比机菲拉开口就是一段顺口溜,把当地靠种植中药材附子发家致富的道理说得生动明白。

  “2012年,我家种植了15亩附子,亩产值达到3360元,总收入达50400元,人均收入达10000多元。”比机菲拉是若普村的附子“首富”,他说,自从2004年村上成立附子协会以来,全村110多户农户全部加入了协会,走上公司加农户的路子。仅4年时间,若普村就发展成为全县附子种植大村,药农们的收入大增,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

  “附子亩产在1200斤左右,每年的收购价格是每斤3元左右。种植附子传统种植业收入好多了。现在,我们村里家家户户的土地里都有了‘金坨坨’,村民们离小康生活越来越近了。”70多岁的比机阿普一脸笑容,心中自有一本“明白账”。

  如今的若普村,靠种植中药材发家致富的村民比比皆是。但这并不是布拖县发展附子产业的全部,这个县在火烈、乐安、补洛乡建立了三个千亩附子种植基地,以基地带动全县附子发展,依托佳能达攀西药业公司为龙头,推行“支部加协会”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政府、企业和农户三方共同推动了附子产业发展壮大。

  打造“中国附子第一县”

  地处川西南大凉山腹心地带的布拖县有得天独厚的附子生长条件,是种植附子的天然宝库。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成为产量占全国60%以上的最大产地,有“中国附子第一县”的声誉。

  早在1998年,四川佳能达攀西药业有限公司在布拖县发展附子产业时,就建成了年加工鲜附子200万公斤的加工厂,并与成都中医大学等科研单位签订科技开发协议,为打造“中国附子第一县”铺出了一条宽敞的道路。
$pager$

  2000年以来,布拖县依托四川佳能达攀西药业有限公司,以农业局为技术单位,以西溪河坝子为核心示范区,布拖坝、拖觉坝以及周边适宜地区为辐射种植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和“公司+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产、加、销体系。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民自愿、科技先行和订单农业、最低价保护等运行机制,把企业利益和农民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既使企业受益,又让农民得实惠,有效地促进了附子产业快速发展。

  在全县适宜附子种植的6个乡28个村积极发展附子产业,布拖县把附子产业作为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在逐年扩大附子种植规模,畅通销售渠道,打响品牌的同时,响亮提出了打造“中国附子第一县”的目标。

  如今,附子已是布拖县经济发展新战略中的五大产业之一。在“打造中国附子第一县”中,该县始终把附子产业作为一个战略性、方向性的优势产业,并纳入全县发展总体规划,科学进行规划定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加强引导,努力实现着大目标、奋力实现着大挺进。

  推动产业大发展

  2012年,火烈乡若普村种植附子436亩,产量达到50万多斤,实现产值146万多元,户均增收7900多元。今年,布拖全县共有4个乡(镇),19个村种植附子,种植面积达8000亩。

  这组数据,显示出的不仅是一个村的发展,而更是附子产业带来的“大实惠”,更是相关产业同步的“大跨越”。

  近年来,布拖县紧紧依托县域内医药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逐步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产加销一体化的附子科技示范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产、加、销体系。同时,推行了“公司+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切实找到了一条将企业利益和农民利益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使企业受益,农民得实惠。

  如今,佳能达攀西药业公司成功开发的以附子为原料的产品“炮天雄”被誉为“中华第一伟哥”。“炮天雄”、“刨附片”在全国范围内已占领同品种近60%的市场份额,并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使布拖附子的加工走上了一条稳定发展的道路。

  如今,该县在18个村成立了18个附子协会,将附子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协会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以科技为支撑,全面推进附子基地建设。同时,与攀西药业公司签订了种植技术指导、包购包销合同,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

  一系列的成效和其背后的一系列措施,让布拖附子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凉山日报记者 俄底尔以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据兰州海关统计,1—7月甘肃省中药材出口额达5382.9万元,其中,陇南市以3006.5万元的出口额占据55.9%的份额。近年来,甘肃中药材出口范围不断扩大,已覆盖东盟、欧盟、中亚及多个共建“一...

近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探索“中医药+数字”服务消费新模式。方案提出,积极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数字贸易示范区,依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

从“千年药乡”的历史积淀到“中国药都”核心区的战略部署,甘肃省陇西县依托丰厚的自然禀赋与深厚的产业根基,借助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和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

眼下,宁洱县德化镇龙树村的佛手柑迎来成熟季,走进种植基地,清香袭人,一株株果树缀满状如合掌、黄绿相间的果实,农户们穿梭林间,采摘、装筐、搬运至货车上……山间地头铺展开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

云南网讯(记者李寿华)近日,“草果顺利饮”生产线在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正式投产。“草果顺利饮”是在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的支持下,由怒江山如画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与怒江绿色香料产业研究院共同研发的一款药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