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柴达木枸杞:区域产业成就大事业

2013-08-28 10:20 作者: 庞小琼 3134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东经96°15′—96°35′,北纬36°,20′—36°30′、海拔高度2745—2790米——一颗红色的新星,在这里冉冉升起,并辐射四周、点燃四周,成就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一个红色产业集群。这是都兰县诺木洪农场的地理坐标,是蜚声海内外的“柴杞”(柴达木枸杞的简称)的主产区,是发动柴达木红色经济战役的策源地。

  地理优势,推动枸杞产业发展

  火红的八月,汇集着火的色彩,柴达木的色彩是红色和阳光酿造的芬芳与灿烂。

  格尔木、德令哈、都兰县、乌兰县、大柴旦——徜徉在世界海拔最高的枸杞园,仿佛置身在北京香山枫叶林中,满眼的红,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在习习凉风抚摩下,田野处处摇曳着红色的波浪!

  八月,柴达木枸杞红了,柴达木枸杞火了!柴达木枸杞丰收了!

  柴达木盆地特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柴达木枸杞独特的内在品质,据权威检测,和全国其他产区相比,“柴杞”具有以下几个明显优势:一是生长环境洁净,水质土壤无污染,农残控制有效。二是有效成分含量高,其中,黄酮高30%、总糖高12%、多糖高10%、氨基酸总量高9.8%。三是果大、肉厚等级高,每50克180至200粒贡果级占70%以上,每50克100至130粒的超大果占15%左右,而其他产区贡果级只占30%。

  据诺木洪农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光照充足,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小气候为枸杞生长提供了最优越的自然环境。自2008年大力发展枸杞产业以来,短短几年间,红色就成了诺木洪乃至柴达木地区的农牧经济的主色调。小小枸杞,不但成为主导地方农牧经济,支撑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而且,成为全国旅游者与摄影爱好者理想的胜地,在诺木洪农场的带动下,目前,海西州枸杞种植面积、规模、效益一年一个台阶,截至目前,全州种植枸杞面积已达30万亩,其中,都兰县14.5万亩,德令哈9.3万亩、格尔木4.22万亩、乌兰1.78万亩、大柴旦0.2万亩。今年进入盛果期的枸杞22万亩,预计干果产量达4万吨,产值15亿元左右。

  随着柴达木枸杞种植水平的不断提升,柴达木枸杞的品质优势日益显现,在行内表现出极强的竞争优势,产业发展前景被业界普遍看好。
$pager$

  以质取胜,“抱团”提升竞争力

  与宁夏“中宁枸杞”相比,“柴杞”知名度不高,发展势头却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气势,如今,市场上“柴杞”,是高品质的代名词,品质是“柴杞”赢得市场的杀手锏,而品质的保障就是走绿色、无污染之路。

  据德令哈西部阳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祁素贞说,正是看到柴达木枸杞种植的气候条件,枸杞病虫害比较少、养分含量高等优势,再加上省委省政府确定“东部沙棘、西部枸杞”的生态立省战略,公司转型开始涉足农业,种植枸杞。在她看来,以绿色为主,逐步转向有机,把枸杞产品从低端走向高端市场的这个梦想,在海西可以实现。

  经过两年不断投入,她的1000亩枸杞渐入盛果期,“以前只知道枸杞好,不知道种植难,每天田间农舍两条线,一门心思搞农事,现在丰收在望,可不知道销路如何?”祁素贞不无担忧,这两年,因为“低头拉车,没有抬头看路,”猛然间,她发现种得好不一定卖得好,她开始担心她种植的枸杞优质是否换来优价……

  像祁素贞担忧的一样,很多种植户都对销路问题、价格问题很担心很敏感。以往,全国枸杞市场“宁夏红”,“定价中心”在宁夏,青海不具备发言权,由此带来诸如“价格对掐”、压价销售、为提升枸杞“卖相”使用非法添加剂等行为,掣肘“柴杞”健康发展。

  如何上接市场、下联农户,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将生产经营方式从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小生产逐步向“企业 农户 基地”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杜绝有损“柴杞”声誉的不良现象发生和继续,海西州做了许多有益尝试,并取得显著效果。

  在“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中,海西州响应快、申报积极,对“柴杞”品牌的保护,也进入“国家级”层面。就在枸杞即将收获的八月初,一份具有里程碑式的认证,将“柴杞”纳入国家保护范畴,“柴达木枸杞”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从此柴达木地区生产的枸杞,不再是其他枸杞产区的陪衬,而是市场上优质优价的“主角”。

  如今一走进柴达木枸杞种植基地,人们无不被这里火热的建设场面和规模壮观的绿色林区、长势喜人的多彩枸杞深深吸引,无不为它的欣欣向荣感到高兴和自豪。毋庸置疑,在青海发展绿色经济战略引领下,一个以诺木洪枸杞产业园为核心的青藏高原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快速形成。
$pager$

  “柴杞”如何走得更远?

  从某种意义上说“柴达木枸杞”就是枸杞市场的贵族,但市场表现却是“红颜薄命”,体现不出优质优价,有业内人士说枸杞市场上高端产品不少是“青海产”,因为没有响当当的品牌,被冠以其他省份的名号,卖出天价来。

  好的产品卖不上好价格,“柴杞”“为他人做嫁衣”的这份苦涩,青海枸杞种植户感受深刻,多年来种植户心中有个梦想,那就是,让“柴杞”回归到价值与价格对等、需求与购买两相宜的轨道上。

  地域特点、气候条件等特殊的生长环境决定了“柴杞”的品质,按说理应成为市场的宠儿,枸杞品种中的“梦之队”,消费者心中的上上品,但品牌影响力不深、宣传力度不够、远离主流市场等等制约因素,“柴杞”始终徘徊在市场的边缘,了解“柴杞”的消费者购买力有限,大多消费者并不知晓“柴杞”的绝妙与精当。

  “柴杞”幽静躺在山谷的局面,经过政府、企业、种植户的多年努力,大为改观,尤其在全球关注食品安全,崇尚品质生活的时代背景下,青海“绿色、天然、有机”的地域整体形象,被最大化释放出来,这为“柴杞”的发展提供了先天的优势。

  特别是海西州根据州域水资源、耕地资源等科学规划布局制定了“大力发展红色经济”的发展愿景,大力发展枸杞基地建设,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规范枸杞种植标准化生产,落实质量保障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提升精深加工的同时,加快枸杞深加工项目的研究推广应用,发展枸杞果汁、果酱等符合国外消费习惯的产品,延长相关产业链,提升枸杞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多方面进行了布局与规划,我们相信,“柴杞”一枝独秀,走向更广阔市场的梦想,就在不远处!(作者:张均)

  生活提示:枸杞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枸杞自古被誉为药疗食补佳品。李时珍在《本草汇言》中评述:枸杞能使气可充、血可升、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被动,有十全之好。果实甘甜,可直接食用,性滋补、具补肾、润肺、助阳、生精、益气、补虚、明目等功效。

  食用方法:

  1、早晚各取20-30粒嚼食,长期食用,养颜明目,延年益寿。

  2、取枸杞30-40粒泡于茶中,碧茶红果,色香俱佳,清香醇和,生津止渴,坚持饮用,益肝补肾。

  3、煮八宝粥放入适量枸杞,和胃补肾,滋肝活血,老人最宜。

  4、炖肉时,出锅前10分钟放入枸杞60粒,身瘦体弱,食之最宜。

  5、枸杞在做菜、煲汤时均可适量使用,有食补之功。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原标题:新疆疏附县:特色产业兴农民增收稳原标题:乐器制作成特色,药材、林果种植扩规模,新疆疏附县——(引题)特色产业兴农民增收稳(主题)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李道忠实习生孙晓燕近日,新疆喀什地区...

近日,第23届中国新疆国际农业博览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全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采购单位、3万余家种植大户、1万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0多家行业学会、有关协会到会采购,参观人员达12万人次。...

文/咚咚(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产业研究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与“产业互联网”成为传统医药领域高频热词。特别是在中药饮片产业...

8月9日,2025中药材乡村振兴示范推广行动暨首届“早安隆回”银花百合交易展销会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启幕。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吴海东,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副司长刘晓山,中国工业...

新华网邵阳8月11日电(记者刘映)银花绽放、百合飘香,道地药材连起“生态美”与“百姓富”。8月8日-10日,2025年中药材乡村振兴示范推广行动走进隆回,共话银花与龙牙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共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