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福建兴起铁皮石斛种植热 做大石斛产业任重道远

2013-11-05 10:12 作者: 庞小琼 7130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图为福建省平和县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技术员正在观察铁皮石斛的长势情况。

  林下经济、土地流转、组培苗基地……近一段时期,被中医药界誉为“植物大熊猫”、“最贵的草”的铁皮石斛规模化种植,在福建各地日渐红火起来。作为一项“朝阳产业”,福建铁皮石斛种植业现状如何,是否具有做大做强的潜力?笔者日前进行了一番深入调查。

  “植物大熊猫”成为百姓致富草

  “这是年产1000多万株组培苗的生产厂房,现在每株苗售价在0.5元左右。公司现在不仅做育苗业务,还租赁了800多亩农民的流转地,种植铁皮石斛。”在宁德市九都镇乌坑村,福建绿丰高科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技术负责人李扬鸿对笔者说。

  据了解,该公司前年投资1000多万元,建了一个铁皮石斛组培苗工厂,这是福建省目前年产量最大的一家工厂。

  “您看,这是去年10月1日种植的,现在已经长出一尺左右,本来需要18个月才能采摘,现在看来一年的时间就能够产出产品了。”在漳州市平和县芦溪镇双峰村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该基地负责人郭友魁高兴地说,今年中秋节就产出了第一批铁皮石斛产品。

  郭友魁介绍,人工种植铁皮石斛,一栽可以采收6年。一般情况下,18个月才能采收,这主要由藤蔓的生长速度和径粗来决定,如果一支藤蔓长到10多厘米长度,径粗在3厘米以上,就可以进入采收期。目前基地种植铁皮石斛110亩,每亩大约种植苗种4.5万~5万株。基地8个大棚预计收成3吨左右产品,按每公斤2500元计算,产值将达到750万元。

  芦溪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联荣告诉笔者,现在芦溪镇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流转出1000亩低产田作为种植基地,每年可以带动村民增加收入6万元。

  据了解,现在福建省的内陆山区,都在发展铁皮石斛人工种植业。预计未来10年,全省铁皮石斛种植数量将达到相当的规模。随着铁皮石斛人工种植的规模化,这种原本难得一见的“植物大熊猫”,正在逐渐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草。

$pager$  规范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资料显示,铁皮石斛具有气生性、附生性、湿生性、阴生性、休眠性、传代性等六大生物学特性。野生的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一般生长在海拔100~3000米高度之间,常附生于树上或岩石上,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铁皮石斛的生长适温在18℃~30℃,生长期以16℃~21℃最为合适。

  “由于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加之野生铁皮石斛的自然繁殖能力低、生长缓慢,目前国家已禁止采摘野生铁皮石斛。所以,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铁皮石斛,基本都为人工栽培品种。”漳州市平和县一位铁皮石斛种植技术人员说。

  据了解,在诏安、云霄、长泰等漳州山区县,人工种植铁皮石斛纷纷兴起。种植的方式大部分为大棚栽种,有的县采取半野生种植法,就是将铁皮石斛幼苗附着在海拔300米左右、枝叶茂盛、水源丰沛、没有污染的高山树木上进行寄生栽种。

  人工种植铁皮石斛还面临虫害问题,主要有蜗牛、菲盾蚧、红蜘蛛以及软腐病、黑斑病、炭疽病等,因此就必须施用农药,这样就又面临农药残留问题。“人工种植铁皮石斛,首先要迈开矫健之步——实施GAP种植。”福建省农林大学一位种植专家说。而据笔者了解,目前福建省很多铁皮石斛种植地都是农户流转出来的低产田或者因为村民外出打工而抛荒的农地,之前都处于原始的农耕状态。

  “组培苗培养、种植中的管理技术等,也是应该提前进行研究和培训的。”一位专家说,因为铁皮石斛组培苗人工培育技术,必须攻克品种稳定的技术难关,以防止品种退化。

  据了解,目前福建采用的组培苗技术还处在切断培育阶段,还没有进入高技术含量的分子组培技术。虽然这样有利于保持初始引进的铁皮石斛的优良性状,但是对于原母本带来的缺陷也同样留存。因此,对培育出来的组培苗,必须严格筛选,分离弱苗、病株,防止其流入大棚种植。

  也有专家建议,应该在引进一段时期后,选择野生的优良品种再进行组培育苗,这样既可以保持野生品种的特性,又可以防止品种退化。

  福建铁皮石斛还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产业发展方向。“福建省内,至今还没有一家从事铁皮石斛深加工的制药企业。”一位医药界人士不无担忧地说。据这位人士介绍,几年前,福建一个品牌比较有名的中药材,就是因为当地没有制药企业,导致本来前景看好的这种中药材价格大跌,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热情,并逐步走向了衰落。该人士提醒说:“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在铁皮石斛种植达到一定规模时,要规范引导,尤其要引进相关的制药企业,将中药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中药产品。”

  相关文章

  石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央广网北京4月30日消息(记者宋雪)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与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生生之道——中医药非遗主题展”4月29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展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展示了近50项...

4月28日,成都市举行支持中医药产业政策媒体见面会,成都市卫健委、市经信局、市公园城市局、市博览局、彭州经开区天府中药城管委会公布了一系列支持措施。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这些支持措施涵盖种植生产.....

28日下午,“机遇湾区”“机遇香港”“机遇澳门”采访团来到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于2010年正式成立,是国家首个中医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麻种子。全媒体记者杜磊4月23日,走进州农科院地下停车场B2层,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木柴味,400多个装满杂木与菌棒的蓝色塑料筐整齐排列在闲置停车位上。若非州农科院助理研究员张乔会的讲解,很难想...

4月27日,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明安镇台梁村的田野上,种植大户贾二平正手持新签的土地流转协议,与村民们热烈讨论着中药材的种植计划。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丰收的景象。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