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天然土蜂蜜”或有毒 建蜜蜂产业“可追溯性体系”

2013-11-06 10:21 作者: 庞小琼 2865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蜜蜂浑身是宝,不单蜂蜜,王浆、蜂胶、花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健康产品。但在蜂产品消费热中,各类蜂产品鱼目混杂,如何正确认识蜂产品,保障消费安全?

  由中国养蜂学会主办,扬州大学、省蜂业协会承办的“第十届海峡两岸蜜蜂与蜂产品研讨会暨首届全国蜂产业高峰论坛”在扬举行。中国养蜂学会理事长、国家蜂产品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吴杰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蜜蜂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月下老人’,通过授粉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人们的食物来源。”

  话题一:蜂产品市场

  国内蜂产品整体质量偏低


   “中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目前有蜂群800多万个,而蜂群可以说是一座座微型‘生物制药厂’,所产出的蜂蜜、蜂花粉、蜂王浆、蜂幼虫等蜜蜂产品都是充满活力又富有生命力的天然食品,食用安全且营养价值高,是人们最理想的健康食品之一。”

  吴杰指出,由于市场潜力巨大而行业门槛又不高,当前涌入蜂产品市场的企业数以千计,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以假充真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从近年来国家历次质量监测抽查结果看,蜂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偏低,不仅影响消费者的选购,而且严重影响行业声誉和发展。

  蜜蜂产品生产加工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很大,它的生产车间不仅仅在厂房,更在田间地头、养蜂场及运输等原料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在蜂产品行业,一般来说,大型、优势企业都舍得在原料和产品生产上下功夫。像“中国蜂产品消费者满意十佳”产品之一的扬州三邦,不但投巨资建有技术设备先进、管理科学规范的蜂产品加工基地,而且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丘陵山区建设了多个原生态养蜂基地,通过给基地内的蜂农建立档案,实行标准养殖。

  话题二:蜂蜜造假

  “水解”可以识别“假蜂蜜”


  针对前不久网络上出现的关于“土蜂蜜”的讨论,吴杰认为,人们崇尚自然的心理可以理解,因此越是路边农民散卖的蜂蜜,他们越认为是富含营养的“土蜂蜜”。但蜂蜜市场火热,难免会有不法商贩弄虚作假,“人造蜂蜜”、“掺水蜂蜜”等造假手段虽然接连被媒体曝光,对于专业检测机构来说,“假蜂蜜”的识别不算困难,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识别掺假蜂蜜就难了。

  吴杰介绍,蜂蜜的主要成分就是葡萄糖、果糖和水,它的外观和甜度也基本上由这些成分所决定。

  蔗糖是由一个葡萄糖分子和一个果糖分子连接而成的,只要通过“水解”把它们分开,就能得到葡萄糖和果糖,而且比例与蜂蜜中的很接近。

  玉米糖浆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也很容易加到蜂蜜中以假乱真。

  更拙劣的造假手法甚至可能直接拿蔗糖充数,或者用增稠剂加甜味剂着色剂来冒充。

$pager$  话题三:“土蜂蜜”

  “土蜂蜜”

  不一定是好蜂蜜


  对于土蜂蜜的安全性,吴杰表示,虽然真正的蜂蜜是纯粹的“天然产品”,不过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虽然绝大多数的花是无毒的,但是有少数种类的花产生的蜂蜜含有有毒成分,如果正好碰上一小批蜂蜜大量采集了这些植物的花粉,而蜂蜜又是未经处理的“原生态产品”,那么就有了一定的危险性。

  不过,一般而言如果养蜂的规模很大,或者大量蜂蜜汇集在一起经过了处理,那么少量的“有毒”蜂蜜也就会被稀释到“无害”了。

  记者 向家富

  【论坛速递】

  专家呼吁建

  “可追溯性体系”


  记者注意到,本次海峡两岸联手举办的活动吸引了包括国家蜂蜜科研重点实验室、台湾宜兰大学、台湾大学、海洋大学、台湾养蜂协会、中国养蜂学会、浙江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两岸的专家学者和养蜂业界代表参加,就蜜蜂与蜂产品的有关专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蜜蜂产业应建立全产业链的“可追溯性体系”,对潜在的不安全蜜蜂产品能够进行处置或召回,确保能够从交付的蜜蜂产品追溯到蜂产品生产源头,最终的目的是规范市场,让广大消费者直接受益。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央广网北京4月30日消息(记者宋雪)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与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生生之道——中医药非遗主题展”4月29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展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展示了近50项...

4月28日,成都市举行支持中医药产业政策媒体见面会,成都市卫健委、市经信局、市公园城市局、市博览局、彭州经开区天府中药城管委会公布了一系列支持措施。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这些支持措施涵盖种植生产.....

28日下午,“机遇湾区”“机遇香港”“机遇澳门”采访团来到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于2010年正式成立,是国家首个中医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麻种子。全媒体记者杜磊4月23日,走进州农科院地下停车场B2层,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木柴味,400多个装满杂木与菌棒的蓝色塑料筐整齐排列在闲置停车位上。若非州农科院助理研究员张乔会的讲解,很难想...

4月27日,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明安镇台梁村的田野上,种植大户贾二平正手持新签的土地流转协议,与村民们热烈讨论着中药材的种植计划。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丰收的景象。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