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中药材成贵州富民生态产业

2013-11-11 09:41 作者: 庞小琼 1801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近日,记者从在贵阳召开的首届中国(贵州)中医药国际研讨会上获悉,截至2012年,贵州中药材人工种植和野生保护抚育面积突破400万亩,医药工农业总产值达325亿元,其中,苗药工业总产值90亿元,居全国各民族药产值之首。中药民族药产业已成为具有鲜明贵州特点的“烟、酒、药、茶、食品”五张名片之一,成为贵州增长快、效益好、老百姓得到实惠多的重要富民生态产业。

  贵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品种卓越的天麻、太子参、杜仲、石斛、半夏等种类繁多的中药材资源,享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美誉,是全国第一个通过科技部挂牌验收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贵州又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一批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的民族药成方制剂,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药因疗效独特而享誉国内外。为发展中药民族药这一富民生态产业,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十一五”、“十二五”重要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实施了五大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大企业培育工程、大品种培育工程、大健康产业链延伸工程、中药材基地县建设工程),以创新驱动,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大力发展中药民族药产业,获得了良好成效。

  贵州省省长陈敏尔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贵州将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提升工艺标准,加强研发创新,培育壮大产业,努力将中药民族药培育成增长快、效益好的富民生态产业,努力建立贵州中药民族药对外交流的长效机制,为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出应有贡献。

  在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贵州坚持把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重建、治理和扶贫开发相结合,通过实施中药材基地县建设工程,建有中药材种植重点县37个、高效农业园区(中药材)3个、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县8个。利于生态保护、石漠化治理的中药材品种种植得到快速发展,其中淫羊藿、金钗石斛、茯苓、天麻、观音草等中药材通过林药结合的种植模式,不占用耕地,对水土保持、绿化环境与生态重建均有较好作用,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山银花、花椒、刺梨、杠板归等用于黔西南、黔中等严重石漠化山地的治理,也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

  目前,中药材种植共覆盖贵州省9个市(州),83个县(市、区、特区),辐射农民214万人,示范基地县药农人均种植中药材面积约1.7亩,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在施秉、赤水、赫章、大方等中药材重点县涌现出一批百万元户,全省数十万农户靠中药材产业脱贫致富。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8月27日,于田县万花园中药材1000亩试验田里,成片的薄荷、丹参、甘草迎风摇曳,农户们穿梭其中,忙着浇水和除草,正通过滴灌和喷灌等节水技术进行精准管护。这片曾被风沙侵蚀的荒漠,如今通过“林药间...

夏末秋初的阳光仍带着几分灼人的热,却挡不住川渝交界地带——资阳市安岳县合义乡田间地头的忙碌。眼下,当地最大规模的白芷种植基地——四川喳口楼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000余亩“白芷+玉米”粮药套种基地,...

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29日电(戚嘉慧邓菲)洮河两岸,8月的阳光洒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绵延起伏的田野上,中药材的绿浪铺向远山。“这苗子精神着呢,现在能卖13至18块一斤,收购商直接到村口来拉。”田埂上...

早晨6点,天色初亮。记者随着人群涌入甘肃陇西县首阳镇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只见现场交易一片火热,占地180亩的市场被十里八乡药农的三轮车和全国各地客商的大货车塞得满满当当。步入4800平方米的交易大...

2025年8月27日至29日,由重庆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联合主办,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承办的“喜马拉雅药用芳香植物可持续利用管理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