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你对中药资源了解多少?~~药市随笔(第四篇)

2011-12-01 15:15 作者: 朱毓霞 6261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近段时间,一直在基层做中药资源调研工作。长时间与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药材面对面,与收购商面对面,才知道自己对中药资源了解得太少太少,对药事(药市方方面面的事情)冷暖变化的把握也存在较大局限。所以,之于你从事的行业,不要老停留在走马观花上,要学会“下马”。当前,在中药材市场整体疲软的背景下,众多一线收购商也无可幸免,纷纷出现亏损,这是一个难得一见的现象,也是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产地各类药材积压颇丰,这与两年前产地库存极度空虚形成鲜明对照。

    拿市场热点品种羌活来说,多年以前就评价说资源濒临枯竭,先期大家争着抢购的“香饽饽”,可如今产地货源无人问津,还要辛苦产地老板送货上门,早期买卖双方建立的那份感情丢到了九霄云外,市场经济就是如此的无情。所以对于市场经营商来说,永远不要刻意去相信资源枯竭之说,永远不要刻意去计算某个品种有多大的产量。祖国地大物博,资源蕴藏深不可测(当然,这里要请读者原谅我乐观的心态)。我们永远要在意的是品种的价格,需方承受的力度。

    说实在的,多年以来,市场大多经销商都懒得去产地调研,哪怕就在自己家门口的品种,动辄认为自己是专家,了解得很。其实中药资源是一个很复杂的学问,其生境的特点,资源分布的广泛与否,特别是资源动态变化的规律等等,这些东西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掌握的,需要长时间坚持去跟踪,参悟其内在的规律,方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信息同仁戴伟有一个很好的题目:知药才能赢。我想说到点上了,这方面的典范当属药界前辈李诚老师,正是由于他对白及——珍稀的兰科植物,喜独居生境的熟知,所以他赢了。也许让他始料不及的是,白及伪品的大行其道,资源开发的力度之大,以至到了国外的越南和缅甸,抑制了其快速的上涨幅度,几多徘徊反复。当然,这也是野生药材资源特有的运行特点,螺旋式上升走势。

    通过对产地资源的全方位了解,我认为很多时候中药资源的量都是相对而言的。当然这里指的大多是野生资源,价格是决定产出量的核心,生产积极与否全在价高价低之间。特别要提出的是,在我们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一个习惯,就是一种药材稍微掉价了,就不会再有人去采收,他觉得就像要做一件亏本的事,这点让人有些费解,这是“为什么呢”!


    药市随笔(第一篇) — 谈品种之三七神话

    药市随笔(第二篇) — 谈品种之重楼危机

    药市随笔(第三篇) — 谈品种之党参现象

    药市随笔(第五篇) — 把钱“投在仓库”还是把钱“埋在地里”?


(本文出自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出自“中药材天地网”,否则后果自负)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平贝母,作为百合科贝母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药材市场中占据着独特地位。回顾其历史行情,波动频繁,价格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引来商家的密切关注。2025年,平贝母产新后的行情不断下行的走势,更是成为...

2024年冬瓜子双边统货行情从年初的40元左右开始进入上升通道,到9-10月份持续飙升至160-180元之间不等,年度涨幅高达300%还多、涨幅惊人,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涨幅较大的非冬瓜子莫...

虎杖年需求量数万吨,在中药材领域是一个销量比较大的品种,但在市场上经营的商家较少,一直以来商家的关注度也不高,行情长年在偏低位运行,相对于其它大多数品种,多少显得有些平庸。那么造成虎杖这种行情长...

野生中药材作为天然资源,其储量始终与生态环境、采挖强度紧密关联。随着野生资源的逐年枯竭,货源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便会率先通过价格机制发挥调节作用——稀缺性推动野生药材...

续断大跌之后,产区种植群众是否受到行情的影响?种植面积是否较大幅度减少?产地目前库存情况如何?未来行情走势如何发展?带着种种问题,笔者自5月中旬开始深入到续断主要种植区进行一线调查,获得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