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中药材川贝母采收期,丹巴县丹东镇丹东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迎来了采挖季,当地村民抢抓晴好天气,有序收割,一片忙碌的丰收景象。
丹巴县历来就出产野生羌活、贝母、虫草、天麻等名贵中药材,且多数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丹巴县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引入专注于中药材培育种植的甘孜州佳源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凭借着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丹东村建成了羌活、川贝母中药材种植基地。
“2022年,首次川贝母采收即取得了500公斤、100万元产值的效益。如今,川贝母种植规模从最初的30多亩已扩大至120多亩,预计今年产量将突破一吨,产值将达到400余万元”。甘孜州佳源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石菊莲介绍到。
随着中药材种植面积的不断拓展,为当地创造了更多地就业机会,从最初的每天20人,到如今平均每天40多人,劳务费就达到60多万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费,基地每年能为当地提供收入100多万元,实现丹东村及周边二道桥等村的群众在家门口增收。
“我们每年要在基地务工100多天,每天工资100元。我们的工作包括锄草、采收贝母与羌活,不仅增加了收入,也让我们学到了中药材种植技能。”说起在家门口务工,丹东村村民株尔下脸上洋溢着笑容。
“除了我们自身的规模扩大,我们还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中药材种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石菊莲告诉记者。如今,羌活、川贝母的种植已走出丹东镇,在全县范围内铺开,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涉及格宗镇格宗村、东谷镇永西村和拔冲村、巴旺乡水卡子村等多地。
一株本草,富了百姓,靓了乡村。近年来,丹巴县大力发展名优中药材种植,建成全州最大的羌活繁育基地,育有羌活种子种苗260亩,年产羌活种苗500万株,贝母人工种植基地150亩,繁育大棚3万余平方米,藏灵芝示范基地50余亩,名优药材实现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成为了农民群众增收的金“药”匙,打开了乡村振兴的“致富门”。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
5月12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主办的《中华医藏》(简称《医藏》)温病卷发布暨工作推进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会上发布了最新出版的《中华医藏·温病卷》,并听取了《中华医藏》各项目组工作进展汇报。科...
5月1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第五场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围绕“饮食中的中医养生”,重点介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挥中医药食养药膳在健康促进、节气养生、改善睡眠等方面的作用和常用知识方...
近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正式公布《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药条例》(简称《条例》),该《条例》将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西双版纳州傣医药首次拥有专门的法规,标志着其传承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