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在冷凉山区发展当归、重楼、黄精、三七等中药材种植,昔日的“穷山沟”正逐步蜕变为“聚宝盆”,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冷凉山区海拔高、气候温凉湿润,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永德县立足资源禀赋,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将中药材种植确定为推动山区产业升级、助力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一系列举措,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种植,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带动群众就近务工增收,为中药材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提升中药材种植效益和质量,永德县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从选种、育苗、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操作,确保中药材品质优良。同时,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种植模式,既充分利用了山区丰富的林地资源,又提高了中药材的附加值。如今,冷凉山区的当归根系发达、气味浓郁,重楼个大饱满、药效显著,黄精肉质肥厚、多糖含量高,三七皂苷含量达到国家标准……这些优质中药材已经陆续采收上市。
在中药材种植、管理、收获季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采摘、搬运、加工等各个环节创造了大量务工岗位,当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土地流转、就近务工实现多重收入,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冷凉山区的群众尝到了甜头。据统计,2024年全县累计存量中药材面积7.4798万亩,实现产值7052.2万元,中药材产业绘就出冷凉山区发展新画卷。
永德县通过发展中药材产业,有效破解了冷凉山区产业发展难题,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今的永德县冷凉山区,漫山遍野的中药材成为群众的“致富草”“摇钱树”,冷凉山区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大步迈进。
云南网记者 段芃 通讯员 祁学军 李忠林 刘朝卫 段开鲜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
国务院办公厅3月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以提升中药质量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实现常用中药材规范种植和稳定供给,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8日下午,“机遇湾区”“机遇香港”“机遇澳门”采访团来到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于2010年正式成立,是国家首个中医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