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咚咚(「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产业研究员,国内首创面向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数字化供应链平台“荃豆中药”的联合创始人)
在国家全力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医馆、诊所、国医馆等机构迎来一波注册热潮。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增中医养生相关企业36.9万家,同比增长53%,是2019年的13倍。2024年上半年已新增21.38万家,延续高速增长趋势。
区域分布集中:
✅ 看上去一片繁荣,然而现实却并不全是光明面。
(图片由 ChatGPT 协助制作)
在短视频平台,随便搜索“老中医”,就能刷到成百上千个视频:
乍一看“神乎其神”,但点进资料一查,很多人连行医资格都没有,有些甚至是刚转型的MCN账号。靠着玄而又玄的包装、浮夸的“治疗现场”,收割着成千上万信任中医、却不具备医学判断力的普通用户。
这些“神医”往往用祖传、民间、秘方等概念混淆视听,规避监管,误导患者,甚至让一些真正有病的用户延误治疗。
这些神医大多来着偏远的乡村,你以为是草根神医?其实背后是团队策划。
如今,许多“神医账号”背后都有专业的互联网中医运营团队:
策划内容脚本
制作短视频剪辑
利用社群营销引导用户添加微信
变现方式包括卖药、收徒、开课、开“线下门诊”……
他们熟悉短视频平台的流量算法,善于营造“神秘感”与“民间高手”的故事情节,让用户在情绪中丧失理性判断。
这些团队本质是以“科普”之名行营销之实,利用“中医不能全用现代科学评判”的灰区话术,把无证行医与伪医学合理化。
网络上还有人为无证“民间中医”站台,甚至呼吁“应该允许更多人做中医”。
看似“民间发声”,实则打着“文化传承”旗号的利益集团话术。
这些“伪中医”与古代江湖郎中无异,靠玄学外衣包裹非科学方法,实为现代版“骗术医学”。
☠️ 有患者因迷信偏方延误治疗,有老人长期服用“秘制中药”导致肝肾损伤。更有家属被骗高价“调理”无效后,方知落入骗局。
中医不是想象力,中医需要科学与制度的支撑。
现代中医的发展依赖循证研究、药理机制分析、标准化制剂与监管体系。
优质中医馆、诊所正不断推进数字化服务与基层医疗融合。
比如:
国家支持的是合规经营的高质量中医机构,不是打擦边球、收割流量的“内容生意”。
公众:增强医学常识,不迷信短视频神医;
⚖️ 监管机构:加强平台执法,重点打击无证行医、虚假疗效宣传;
媒体平台:对“民间中医”内容加设医疗真实性审核与专家把关;
行业内部:倡导专业发展、标准化管理、人才系统培养。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必须经得起时代检验、科学规范与社会责任的考量。
让我们共同守住中医药的底线,拥抱真正专业、负责任、现代化的中医药事业,而不是被流量带偏、被情绪蛊惑。
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
评论区欢迎理性讨论:你遇到过“伪中医”吗?
4月28号,巫山县工业园区。重庆鼎立元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立元公司)的车间内,生产线上一片繁忙——一根根精心筛选出的中药材川牛膝被整齐地“喂”入机器中,从另一头出来就成了片状,很快堆成一座小...
眼下,正值中药材淫羊藿种子采收季节。三穗县瓦寨镇调洞村的淫羊藿喜获丰收,村民们正在基地采摘淫羊藿种子,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走进调洞村淫羊藿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大棚映入眼帘,遮阳网下,成片的淫羊藿...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7日讯武汉有片山林集8种示范功能于一体,其中包括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区。5月7日,长江日报记者现场探访发现,林中种有4种中药材,率先采收的茯苓当天即已售罄。7日上午,记者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