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农作物大面积受旱,农民挑水浇地。本报驻红河记者 吴富水 摄
水塘见底,小河干涸,树木枯死,就连竹叶都卷在一起,这是记者在文山县采访时见到的真实场景。此次全省大面积的旱灾,已经导致文山州四分之一的群众饮水困难,全州直接经济损失12.1223亿元。1亿多元的抗旱资金投进去,并没有彻底解决文山的干旱问题,老百姓还在苦苦地等待雨季。
先保生活 后保生产
2月4日,根据旱情发展趋势,文山州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将较大级(III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重大级(Ⅱ级)应急响应。目前,文山州102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超过300万亩的农作物受到影响,部分地区的农作物完全绝收。全州库塘蓄水2.66亿立方米,比2009年同期少6842万立方米。
指挥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旱灾如果持续到5月底,饮水困难人数将达96.11万人。目前全州各级各部门和群众已投入抗旱资金1.05亿元,但从现在测算到5月底,解决临时性饮水困难还需资金1.0452亿元。文山州已经组织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深入救灾第一线,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据统计,仅消防部队已经出动人员2884人次,动用车辆611辆,送水9986吨。而水务部门,只能按照在优先满足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尽力满足小春生产、大春栽插和重点行业等各方面用水需求。
洗完脸洗脚 接着喂牲口
文山县古木镇,距离县城不足20公里。
一路行去,道路两旁的田地大都荒芜着。古木镇政府所在地旁边的山坡上,大片大片的灌木枯死了。“干旱的时间太长,小春都很难种下去。”镇长郭光才说。辖区内的车基塘,全寨有600多口人,共用的水池已经干涸见底。近百口水窖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口还有一点水。就这点儿水还是前几天,镇政府找车拉来的。“现在每家每天只能用四桶水。”车基塘村长对记者说:“我们现在都是去外面拉水吃。”雇车一次可以拉13方左右的水进村,包干费用要500元,还不能保证水质,很多时候都是河水。
“一盆水先洗脸,洗脚,再澄一下给牲口喝。”村民杨振启说,过年时他曾经用一小盆水杀了一只鸡。由于没有水源,拉水的费用又太高,全村都在想办法节约用水,除此之外,只能等待雨季来临。由于干旱从去年9月份开始,全村去年的小麦都没有种下去。如果旱情持续,玉米也栽不上,到那时百姓吃饭都成问题。
三七种苗受旱 农民买水浇地
文山是三七之乡。此次旱灾,整个文山的三七种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与往年相比,20头(20个左右一市斤)的三七的价格虽然暴涨近6倍,但药农却高兴不起来。
文山县平坝镇的李平,种植三七近100亩,按照目前的收购价格今年能挣50多万元,他却表示自己损失惨重。李平说,今年他在平坝培育了两亩种苗,由于干旱,近三分之一的种苗死亡,损失近5万元。除此之外,他每个礼拜需要买5车水浇地,按照每车600元的价格,成本增加3000多元。由于附近的水源枯竭,现在买水都很困难,他不知道这一批种苗到时候能保住多少。
砚山县盘龙镇的李加亮更是难过。去年干旱开始时正是三七成熟的季节,他的三七大面积死亡,无奈之下只好买水浇地。“我那20多亩三七如果全部浇透要100车水,可我到哪里去弄啊!”因为没有浇透,又有一部分三七霉变死亡。那些幸存下来的,也因为水分不够,个头很小,价格卖不上去。
这些影响还只是眼前的,由于干旱,去年12月份他种下去的种苗,基本全部死亡,他不知道三年之后该怎么办。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