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绵阳中药材如何出“农”门

2010-09-27 10:14 作者: 1 4305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农户分散种植,分散贩卖,不仅造成中药材生产不成规模,还使得许多中药材只是流入了农贸市场。

  近年来,全市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种植、加工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然而,与其它农副产品相比,绵阳本地中药材无论是从药材源、药材种植,还是从药材市场、药材加工等方面来说,都显得“热闹不足,冷清有余”。我市中药材产业如何才能从农副产品产业中脱颖而出?如何跳出“农”门,创出更多品牌?

  现状:资源丰富,种植分散

  我市气候湿润,温差不大,整体地貌由山地向丘陵过渡,许多山区和乡村土质肥沃,适合中药材的培育和种植。全市境内有中药材资源物种2150余种,符合药典及地方标准的达366种,有93种家种药材、290余种野生药材,开发潜力较大。平武天麻、三台麦冬、江油附子、江油银杏和安县山茱萸,这些中药材生产区域被列入国家科技部批准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

  目前,三台涪城麦冬的生产规模辐射9个镇乡38个村16000多户,面积24800余亩,年总产量达7000余吨,产值1.3亿元;平武天麻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江油附子基地规模为1500亩、银杏基地规模为30000亩;安县山茱萸种植面积1万余亩以上。这些中药材基地已粗具规模,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五大中药材生产基地所生产的中药材,其药理功能和作用,其它中药材无法代替,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然而,从我市目前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大多地方种植分散,规模小,不利于持续稳定发展。

  原因:信息不灵,产销脱节

  【原因一】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户种植积极性受挫

  一些种植中药材的山区,由于地势偏远,种植农户缺乏与市场的对接和信息获取,对中药材市场需求、价格情况等都不清楚,因而生产积极性受挫。平武县一位原来种植天麻的老农说:“我们村原有七八户种植天麻的,因为不了解市场情况,现在把原来的天麻改种成了玉米……”其他地区也差不多面临相同的尴尬处境。

  【原因二】经济效益止步“农副产品”,药材潜在价值未能发挥

  中药材只有进入药品采购渠道之后,才具有药品性质,本身价值才会得到体现。我市许多中药材种植农户采取分散种植和分散贩卖的方式,不仅造成了中药材生产不成规模,还使得许多中药材只是流入了农贸市场,从而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效益止步于“农副产品”,真正的实惠却让一些集中收购中药材的商贩获得,如此在造成我市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的同时,药材的真正潜在价值也未能得到体现。

  【原因三】品牌药材较少,本地品牌没有“擦亮”

  中药材的品牌效应对整个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来说,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目前,全市能够叫响品牌的中药材实在不多,许多中药材种植地缺乏品牌意识,在造成当地中药材种植、销售等方面受到冷遇的同时,也折射出成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热闹不足,冷清有余”的现状。

  措施:建设基地,打响品牌

  针对目前我市中药材产业现状,市中医药管理局、药监局等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各中药材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从中药材源头着手,多措并举,力促全市中药材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

  【措施一】提供市场信息,让农户种得放心卖得开心

  部分种植中药材的县市区组织专门人员,对中药材市场进行调研,在第一时间向中药材种植户提供及时的市场信息。同时,诸如江油、游仙等县市区还通过网络,向药材种植户提供市场行情,并向当地农户推荐了中药材信息网等专业网站,力争让所有中药材种植户能够种得放心,卖得开心。

  【措施二】建设生产基地,规范种植技术,确保药材地道性

  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在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开始根据药材中生产的特点,选择条件好、有基础的地道产区,建立药材种植生产基地。依托有关部门,向中药材种植户传输技术,按照国家方针政策,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生产技术体系,保证基地生产药材质量和地道性的优质与稳定。同时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建立和国内外厂商的联系,建立原料基地。

  目前,江油的2500亩青黛基地已经建成,到2012年将发展到8000亩。同时,盐亭县的沙参、青蒿等中药材基地也正在发展壮大之中。

  【措施三】推广“合作社 基地 农户”发展模式,促进可持续规模化发展

  为把千家万户的中药材小种植户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各县市区根据自身特色,携手中型医药企业,大力推广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让农户只管种植,基地出技术,而合作社联系企业收购,既让医药企业能够放心收购到需要的中药材原料,又为中药材种植户承担了市场风险,同时改变目前许多中药材生产停留在“农副产品”的尴尬局面,让农户得到更多实惠。

  目前,游仙区成立的福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里,拥有成员360名,该社实行订单生产,走规模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种植区域达十几个县市区,种植面积已达到10900亩。

  【措施四】强化市场监管,及时申报中药材品牌

  为解决我市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全市在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和机制的同时,市药监局还加强与各部门尤其是公安机关的联系,加大对假冒伪劣中药材的打击力度,稳定全市中药材市场。

  此外,市中医药管理局、药监局等相关部门还动员各个种植中药材的县市区和药材基地,积极开展药材品牌申报,一些有条件的县市也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对本地中药材的品牌保护和申报。目前,平武县已经安排了1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平武天麻”、“平武大黄”、“平武厚朴”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特别提醒:饮片联采中标落地,并不意味集采行为的结束,更不意味着中标企业进了保险箱,躺着就能赚到钱。而是要求中标企业在中标后切实履行承诺,确保质量保障体系有效可控,始终保障产品质量,确保产品供应。...

药材基地里,白芸豆藤蔓下的木香、川乌舒展枝叶,长势蓬勃;中药材加工车间内,当归的醇厚药香萦绕鼻尖,工人们正细心翻晒着新鲜药材;物流园区中,新引进的昊天柏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紧锣密鼓推进全产业链建设...

中新网南宁8月27日电(记者黄艳梅)2025年中国(南宁)—东盟进出口中药材供应商大会26日在广西南宁市举行,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企界人士、专家学者等围绕中国—东盟中药材贸易高质量发展开展深入...

据兰州海关统计,1—7月甘肃省中药材出口额达5382.9万元,其中,陇南市以3006.5万元的出口额占据55.9%的份额。近年来,甘肃中药材出口范围不断扩大,已覆盖东盟、欧盟、中亚及多个共建“一...

近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探索“中医药+数字”服务消费新模式。方案提出,积极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数字贸易示范区,依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