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市场乱象丛生 虫草产业链急需规范

2013-06-24 10:10 作者: 庞小琼 2215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冬虫夏草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补品。素有“药中黄金”之称。近年来,随着社会上对虫草的疯狂炒作,有关虫草拼接、重金属超标以及造假现象频频见诸报端。可是由于虫草具有中药、保健食品原料、传统滋补品三重属性,因此在虫草监管方面尚存在一定真空。市场乱象丛生,虫草产业链的规范与加强监管刻不容缓。

  资源产地的生态灾难

  我国冬虫夏草资源主要分布于海拔3500-5000米的地区,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等5省区均有分布,核心产区在西藏的那曲、昌都和青海的玉树、果洛。

  调查表明,西藏三分之一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自虫草。2004年,西藏3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的嘉黎县和察雅县,其虫草收入分别占农牧民收入的70.55%和82.36%。而在青海产区,虫草收入占牧民总收入的50%-80%,虫草成为除牧业外牧民主要甚至唯一的收入来源。

  为了保证药材资源的掌控与保护, 2005年开始,青海、西藏两地分别实行了采挖证制度,以控制采挖者数量,但收效甚小。2012年,西藏那曲发布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藏那曲冬虫夏草》,为那曲冬虫夏草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报工作提供了依据。青海省也制定了《青海省冬虫夏草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对青海省的冬虫夏草资源分布区域、分布面积、采集量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

  这些地理信息的统计,虽然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虫草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但是,气候变化加上对虫草的竭泽而渔式的采挖,已经对虫草产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在以前,海拔3500米以上的青海产区大部分地区都有虫草分布,但现在只有在4500米以上的局部地区才有分布。25年前,生长密集区每平方米就有虫草20-46根,现在仅存1-5根。据统计,每年因采挖虫草被破坏的高山草甸面积达数百万平方米之巨。

  虫草资源量与30年前相比大幅减少,部分破坏严重地区资源量不足30年前的一成。虫草产区农牧民普遍反映,采集虫草越来越难。

  保健品市场的乱象丛生

  原本这味平补肺肾的普通中药材却被商家炒成壮阳、抗癌、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价格也飙升到每千克数十万元。各种以冬虫夏草作为卖点的保健品打着各种神奇功效的旗号,已然成为保健品市场上的新贵。

  截止到目前,国内却没有出台任何有关“冬虫夏草”的国家标准。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管理,使得冬虫夏草的消费者如同盲人摸象,而不少不法商贩则浑水摸鱼,在利益驱动下,市场上虫草造假手段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在保健品市场中,虫草常被“蛹虫草”代替。在当前近80款注册的虫草保健品中,以蛹虫草为原料的占近一半左右。可是,二者药理药效并不相同。普通消费者无法分辨不出蛹虫草与冬虫夏草,常常以高价买回一些廉价的蛹虫草。此外,市场上还有一种“亚香棒虫草”,长相酷似冬虫夏草,但服用后会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极易对人体产生伤害。更有甚者,面粉、玉米粉、淀粉、石膏等材料,用特制的虫草模具压成模型,然后上色晾干,冒充正品冬虫夏草销售。

  为了应对当前冬虫夏草保健品市场的乱象,2012年8月,国家药监局公布了《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方案》。《方案》对企业虫草来源、研发、生产、检测能力,特别是企业经营规模做了具体要求。比如“试点企业保健食品工业产品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原产地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可适当放宽)”。可是这一规定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目前,青海最大的冬虫夏草生产企业年销售额也仅3亿元。
$pager$

  中成药企业的发展困境

  与保健品企业的风光无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成药生产企业却陷入两难境地。一边是屡创新高的药材成本,给生产企业造成空前压力。另一边是发改委不断调低的药品销售价格。

  根据2010年中国药材市场统计数据显示,仅2010年全年,8成中药材涨价,平均涨幅已达109%,近三成涨幅过半。不仅冬虫夏草价比黄金,太子参、三七、金银花、党参的涨幅也相继创下历史新高。

  据最新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中,都把原材料成本上涨,作为主要风险提示。同时,根统计,企业所负担的药材成本从2011年的68.18%上涨到2012年的72.59%,同比增加了23.06%。

  同时,自2005年发改委首次下调药价至2012年底,药品价格的下调不下数十次。多数药品生产企业为了“不做赔本生意”,将一些物美价廉的常用中成药做了下架处理。

  国家统一质量标准的缺失

  市场规模巨大、价格赶超黄金的冬虫夏草,虽然存在着种种以假乱真等乱象,但目前国内在对虫草统一严格的质量标准方面却是一片空白。一般人只能根据原草的颜色、味道等判断其真假,根据原草的产地、个头大小,来决定其优劣。

  2012年西藏那曲出台的地方性标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藏那曲冬虫夏草》,对那曲冬虫夏草的保护范围、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包装等进行了规范,并将冬虫夏草划分为7个级别,其分级的依据跟行业之前通行的规则类似,如特优一级品1000根一斤,以此类推。

  其实要制定全国范围内的冬虫夏草质量标准并非易事,首先要界定冬虫夏草的色泽,比如说棕黄色的冬虫夏草是正宗的,那么如何界定棕黄色,这就是个问题。其次冬虫夏草是野生的,规格不可控制,标准的制定会很难。

  当然,国家标准的缺失也非冬虫夏草市场乱象出现的根本原因,乱象出现的根源还在于冬虫夏草的稀缺性及其被炒作起来的高昂价格。一方面国家要继续严厉打击虫草的制假售假,另一方面

  国家加大科研力度,研究清楚冬虫夏草的作用机理,广泛推广人工培植虫草,这样一来,虫草的高昂价格就会被打破,市场也不会有那么多乱象。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2024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不利背景下,我国中药类商品贸易平稳运行,其中中药原料类商品进口的持续扩大是催动中药进出口贸易稳中有进的主要动力。2025年一季度,我国中药类产品...

培训背景政策高压来袭!全国中药饮片集采如火如荼,2025版《中国药典》实施进入倒计时,饮片保质期强制要求与国家级抽检力度持续加码...中药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合规与质量双重风暴!集采中标品种、药...

初秋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柏林乡,青山翠谷间的林下空地热闹起来。村民们手持农具穿梭林间,清理杂草、移栽幼苗,一株株看似普通的板蓝根,正以“入药+染料”的双重价值,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生态+经...

一位院士曾说,“把科学讲成故事,科学才能走进千家万户”。近年来,乘着短视频的东风,医疗科普圈粉无数。有报告显示,在全国10.74亿网络视听观众中,92.1%的观众曾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健康科普内容...

8月20日,车子行驶在泸州市古蔺县永乐街道西华村并不算宽的村道上,突然一个“急刹车”。顺着司机指引,一群花斑相间的梅花鹿映入眼帘。看到人群后,鹿群迅速散开朝山间飞奔。养殖基地里的幼年梅花鹿。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