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中国蜂产品协会首次发布中国蜂蜜白皮书

2013-11-07 10:52 作者: 庞小琼 2240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昨天(11月6日)上午,中国蜂产品协会“中国蜂蜜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会上,中国蜂产品协会首次发布中国蜂蜜白皮书。

  中国蜂蜜白皮书回顾了我国养蜂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我国养蜂历史悠久。东汉后期(公元2世纪)就出现了人工饲养蜜蜂,可以说中国的养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的养蜂大国。蜂群数量、蜂蜜产量、养蜂从业人员和蜂蜜出口四个指标均居世界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养蜂事业发展迅猛,全国现有蜂农30余万人,饲养蜂群由1949年的50万群发展到2011年的894.7万群(世界粮农组织公布),拥有世界约1 / 8以上的蜂群。

  中国蜂蜜的年产量从1958年的1.23万吨发展到2012年的44.8万吨(农业部公布),占世界蜂蜜总产量的1 / 4以上。

  中国蜂蜜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每年蜂蜜出口都在10万吨左右,年创汇超1亿美元。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后,农民养蜂合作社得到了较快发展。据中国蜂产品协会调查统计,2008年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蜂农合作社仅有122个;到2011年底已超过700个,增长5倍多。

  我国不仅是世界养蜂大国、蜂蜜生产大国、蜂蜜出口大国,同时也是蜂蜜消费大国。中国人均蜂蜜消费量已达250克以上,十年翻了一番。已接近日本人均消费量300克左右的水平。

  中国蜂蜜白皮书强调,中国蜂蜜食品安全形势从总体上看是好的,国家对蜂蜜产品的质量监控措施是有效的。从国家标准层面上看现行有效的蜜蜂产品国家标准有79项,行业标准122项,部门公告的指定标准5项,共计206项。应该说,随着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逐步将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使蜂蜜生产和流通的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

  在蜂蜜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国家质监总局早在2006年就开始实施了对蜂蜜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制度,中国蜂产品协会为适应国内国际市场及质量安全形势的要求,建立和推广了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全程质量信息溯源体系。中国蜂产品协会申请注册的“中国蜂产品”证明标志,将会成为我国优质蜂产品的身份证,用来表明标志产品的特定品质。证明标志的推广使用,将引导中国蜂产品行业生产高品质的优质蜂蜜,实行优质优价,促进中国蜂蜜产业的结构调整。

$pager$  2012年中国蜂产品协会统计的全国各地工商、质监执法部门对蜂蜜市场的抽查结果看,平均产品合格率为87%。

  中国蜂蜜白皮书指出,一只小蜜蜂采集酿造一公斤蜂蜜要飞行45万公里,相当于围绕地球11圈,需要采集100多万朵花。为了养好蜂,取好蜜,养蜂人风餐露宿、四海为家,同样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蜜蜂和养蜂人的付出,应该是衡量蜂蜜价值的基本依据。

  成熟的市场竞争,应该是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服务的竞争,而不应该是恶性的低价竞争。低价竞争的结果是背离产品的价值,质量难保证、企业难盈利、行业难发展。这样,对消费者不利、对企业不利、对行业发展更不利。所以,应该让中国蜂蜜的价值回归合理的价位上。

  中国蜂蜜白皮书预测,中国的蜜蜂产业发展空间巨大。饲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现代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产品生产将进一步规范,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未来的前景更加美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蜂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具有很强的市场生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按照前十年蜂产品消费年均增长的速度推算,未来十年我国年人均蜂蜜消费量有可能再实现翻一番。

  中国蜂蜜白皮书认为,中国蜂蜜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应该只是追求数量的发展,更应该追求蜂蜜质量效益的提高。中国蜂蜜产业凭借着中国养蜂业的悠久历史、凭借着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和人口众多的消费市场,凭借着广大蜂业同仁的团结拼搏,中国蜂蜜产业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中国蜂产品协会会长王啉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中国蜂产品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靠单一追求数量扩张、低价竞销已经难以为继;靠摻杂使假、降低质量取得收益,误国害己;靠传统方式管理企业,只能是维持现状,不进则退。

  他说,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加大力度推动蜂产品的经营方式,从根本上转变,在发展上,不再单一追求数量扩张,重在坚持提升质量与推动发展并重靠提升质量增效;在营销上,不再追求低价倾销、重在创建优质品牌,靠开发中高端市场增效;在产品创新上,不再追求蜂产品低价低质竞争,重在科技创新和研发科技含量高的精品增效。要切实推动蜂产品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标准化生产的根本转变。由分散单一生产经营模式向产加销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只有这样,蜂蜜产业才能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路子才能越走越宽,才能重现蜂产品行业的科学发展。

  相关文章

  蜂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图)

  中国蜂蜜出口量世界第一占世界蜂蜜贸易总量1/4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原标题:四川眉山:彭山14万亩水稻迎“双抢”,稻药轮作稳粮又增收立秋刚过,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14.05万亩水稻进入集中成熟期,谢家街道汉安村的田野里率先掀起“双抢”热潮——金黄稻浪翻滚间,联合收...

新华网北京8月20日电(张悦)2025西普会(中国健康产业生态大会)于近日在海南博鳌启幕。大会主席、中康科技董事长吴瀚表示,未来十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突破、医改主导的供...

原标题:1至7月甘肃省中药材出口额达5382.9万元8月20日,记者从兰州海关获悉,今年1-7月份甘肃省中药材出口额达5382.9万元,其中陇南市以3006.5万元的出口额占据55.9%的份额。...

文/咚咚(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产业研究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与“产业互联网”成为传统医药领域高频热词。特别是在中药饮片产业...

文/咚咚(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产业研究员)在全球经济环境高度不确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企业家的价值和使命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无论是新兴创业者,还是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