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镇秋 鉏金军
广东中药资源“家底”如何?在跨度12年的第四次全国普查中,广东中药资源有何变化?为何广东有100多个第三次全国普查中记载的栽培药材品种,却在第四次普查中找不到?
3月23日-25日,第五届岭南中药材保护与发展推进会在广东东莞举行。“《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广东省成果简报(2014-2022年)》”于会上首次披露。
羊城晚报记者专访广东省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总负责人、广东省中药材种植行业协会会长潘超美教授,“解码”广东中药材“家底”。
第四次全国普查广东中药材“家底”首次披露
会上,“《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广东省成果简报(2014-2022年)》”首次披露。广东省中药材种植行业协会会长潘超美教授对羊城晚报记者介绍,通过这次普查,摸清了广东省中药资源的家底情况,目前,已构建了广东省岭南中药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据了解,刚于2022年年底完成全国31个省区验收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广东共完成了22245个样方套,记录资源种类4692种,其中,药用资源种数3353种,重点药材资源304种,有蕴藏量的药材321种。在第三次全国普查时,广东省中药材的栽培面积只有40多万亩,现在已经达330万亩,种植种类超过了一倍。
品种的增加和减少也值得深入关注。在第四次普查中,属于广东的中药资源比第三次普查时增加了2541种。但有100多种第三次普查中有记录的栽培药材种类,到了第四次普查时却找不到了。“这其实是反映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潘超美解释,“所谓南橘北枳,品种、产地对于中药材的成效有很大影响。这100多种的减少,正是因为适者生存原则,淘汰了一些劣质的、不适合在广东种植的品种。”
“这也是我们进行普查的意义之一。我们不仅要摸清家底,建立动态监测体系,还要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中药资源管理保护以及利用开发的总体规划提供专业指导意见。”潘超美表示,“目前,中成药新药申报时,必须附上关于药材蕴藏量的资源评估报告,所以本次普查也是为整个中药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将在全国开展岭南中药材交流展览
岭南中药材文化底蕴深厚,如新会的广陈皮、东莞的莞香等,许多中药材相关技艺陆续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了广东岭南中药产业的发展。
“作为重要南药资源沉香的主要种植、生产基地,东莞积极推动莞香种植、药用、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袁伟芬介绍,2017年莞香被列入首批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对象之一,目前,东莞共种植莞香3万亩,莞香产业规模近15亿元。寮步镇通过举办国际香博会,构建“文化+产业”新业态,“寮步香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沉香文化产业品牌。
此次推进会,来自全国各中医药博物馆、广东省中医药主管部门及各地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医药院校及相关科研机构、岭南中药材保护品种的相关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聚一堂,探讨实施《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的策略选择和实现路径,促进岭南中医药产业联动与交流,推动岭南中药材的品牌保护与创新发展。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馆长蓝韶清表示:“此次多位国内各大中医药博物馆长、专家参会研讨,后续将进一步推进在全国中医药博物馆开展岭南中药材交流展览事宜。”
“本次推进会是广东省岭南中药材文化保护项目的第五次盛会。”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柯忠介绍,广东一直高度重视中药高质量发展,2016年率先在全国颁布实施中药材资源保护地方法规《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遴选出第一批受保护的8种岭南中药材,建立种源、产地、种植、品牌四个环节的保护制度,并设立5年专项资金,全面保护广东省岭南中药材资源。希望通过持续行动,促进岭南中药材文化保护、品牌保护,进而促进岭南中药产业的联动交流和高质量发展。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0185688,邮箱:kefu@zyctd.com。
4月28号,巫山县工业园区。重庆鼎立元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立元公司)的车间内,生产线上一片繁忙——一根根精心筛选出的中药材川牛膝被整齐地“喂”入机器中,从另一头出来就成了片状,很快堆成一座小...
眼下,正值中药材淫羊藿种子采收季节。三穗县瓦寨镇调洞村的淫羊藿喜获丰收,村民们正在基地采摘淫羊藿种子,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走进调洞村淫羊藿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大棚映入眼帘,遮阳网下,成片的淫羊藿...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7日讯武汉有片山林集8种示范功能于一体,其中包括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区。5月7日,长江日报记者现场探访发现,林中种有4种中药材,率先采收的茯苓当天即已售罄。7日上午,记者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