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药材之乡”掘出“金疙瘩”

2025-05-07 10:01 作者: 恩施日报 509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宣恩县椿木营乡有着“药材之乡”的美誉。贝母作为该乡栽培历史最久、栽植面积最广、产值较高的优质农产品,正以全产业链布局,释放出强大的发展活力,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眼下,正值高山贝母快速生长与管护的关键期。走进范家坪村一组的贝母药材生产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工人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手持工具,有条不紊地进行除草、防虫治病等工作。

 

       “贝母凭借独特品质和药性,在药材市场备受青睐。连日来,我们严格按照农技人员的要求,对贝母进行管护,再过一个多月就能采收加工,销往各地的药材交易市场。”基地负责人黄卯珍介绍。

 

       贝母产业能在椿木营乡蓬勃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有力带动,湖北鑫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排头兵”。去年,公司负责人黄喆筹集资金,在林苑社区神州台新建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加工厂房和容积2000立方米的冷链物流仓库,实现从粗加工到精加工制成片剂等成品的跨越,年加工鲜货贝母超1000吨。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联结1000多户农户,辐射带动贝母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帮助种植户年均增收超1万元,推动了贝母产业转型升级。

 

       为拓宽贝母销售渠道,椿木营乡积极组织药材企业参加农博会、硒博会,借助“电子商务进乡村”战略机遇,线上线下齐发力。在去年的硒博会上,黄喆推送的精品药材首次亮相便大获好评,累计收到订单200多吨。

 

       “参加硒博会是企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坚定了我们拓展国内药材市场的信心。今年,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订单需求,企业将加大生产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同时加强与农户合作,保障原材料供应和品质安全。”黄喆说。

 

       近年来,椿木营乡将贝母药材纳入高山“钱袋子”工程,大力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在扩大种植面积、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持续在精深加工方面发力,提升贝母的附加值。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强化品牌建设,推动贝母药材种植、加工产业稳健发展,形成高山贝母药材产业集群,为农业特色化发展提供新支撑。

 

       如今,椿木营乡贝母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5000余亩,年总产量达4000吨,涌现出5家贝母药材加工企业,年加工鲜货2000吨,干货销售额达1100万元以上。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文|咚咚(「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产业研究员)(本图由豆包AI协助制作)一、集采标准下的"质量-价格"失衡风险2025年4月,山东作为全国中药饮片集采牵头省份率先...

近日,永善县水竹乡塘坝村迎来了一项创新农业实践——竹林生态系统中天麻仿野生种植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国家科技特派团竹产业组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专家团队共同实施,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当地特...

浙江日报讯(记者阮帅通讯员张峰)“一亩林地,两种收入!”近日,在嵊州市谷来镇丰田岭村,看到自家香榧林下种植的10亩芍药开出粉色花朵,村民丁英财喜上眉梢。作为“中国香榧之乡”,谷来镇有香榧林约5万...

近日,在铜陵市郊区铜山镇南泉村岩山组的林地里,药农们正忙着为林下种植的药材苗进行管护作业。他们头戴遮阳帽,身背喷雾器,穿梭于整齐排列的药苗间,细心喷洒,确保每一株幼苗都能茁壮成长。放眼望去,绿意...

近年来,达川区立足气候环境条件和中药材资源优势,全力培育创建农业园区、种植基地,大力推广稻药轮作、粮药套种模式,探索多种经营模式,推动全区中药材种植产业蓬勃发展。目前,达川区种植中药材6.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