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中医“民间秘方”面临失传

2014-11-11 09:35 作者: 庞小琼 8946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中药秘方源自我国传统的医学典籍或者民间验方,其对某种疾病往往有特殊的预防或治疗作用。民间验方一般经师徒相授或者父子相传,是民间中医视为谋生绝技而不外传的处方。现在这些秘方面临传承保护危机。

  记者了解到,河北一位老中医师承老师的中药配方做膏药。此膏药对颈椎病治疗有效率100%,治愈率90%以上。10年前有外国商人想花1800万元买他的配方,他没卖。现在在国内以58元一帖,通过口碑相传来销售。民间中医杨敏也曾经卖过这种膏药:"我们也曾想把这膏药申请专利,但是申请完专利配方能保护、推广到什么程度心里没底。"

  据了解,申请专利意味着将技术方案对社会公众公开,而且我国专利法规定药品及其制造方法只能申请发明专利,审批时间较长,保护期限也就20年。知识产权律师刘世杰向记者谈道:"现在国内中药配方申请专利的很少,因为中药配方知识产权有争议,打官司的更少。"

  民间验方保护应由政府买单

  "民间秘方、绝活儿的特点是组方不循常理,所用药物多不被药典收藏。这些方子是通过多少代人临床实践出来的结晶,但是以上特点往往不被现在医药界权威部门认可。"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副会长张玉刚表示。

  "民间验方、绝活儿需要政府来做大开发。对于献出验方和绝活儿的传承人要给予经济补偿,比如说解决住房和工作问题。一旦这些方子被政府组织开发,反复验证,用于临床疗效甚佳,这将为国家省去大量的医保费用。"张玉刚说。

  "对民间中医偏方、单方、验方、绝活儿要有选择性的保护和应用,不能照单全收,避免鱼龙混杂。在选择后需经过大量的临床试证,通过验证评审,才能向社会推广。" 首届全国民间名中医、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首席专家常醴澄指出,现今民间的中医偏方,偏离于中医主流之外,在应用中存在滥用、通用现象,缺少辨证,缺少临床实践。

  给民间中医一个竞赛平台

  常醴澄认为,国家在制定某些中医药相关政策时不接地气。比如说民间中医药方面,民间中医很少有话语权,制定政策时听不到基层的声音,条条框框的规定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再比如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认定中,门槛设定一概而论,对民间中医现实状况缺少变通,导致一批确有所为的民间中医脱离于中医队伍,也让一些确有疗效的民间偏方、绝活儿逐渐失传。他建议,可以在一些主流电视媒体开展中医技能竞赛节目,像"星光大道"那类节目一样,公开报名、由社会监督,为中医量身打造一个竞赛平台。"没有技术竞争就没有技术保障,不仅让民间中医参与进来,公立医院的中医也可参加,只要有好的治疗方法和技能,各显身手,少些功利性,少些行政化,用疗效说话,为推广民间中医药打开一个快速便捷的通道,这样民间验方等宝贵的医药资源就有了发挥疗效、得以推广的平台。"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文|咚咚(「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产业研究员)(本图由豆包AI协助制作)一、集采标准下的"质量-价格"失衡风险2025年4月,山东作为全国中药饮片集采牵头省份率先...

近日,永善县水竹乡塘坝村迎来了一项创新农业实践——竹林生态系统中天麻仿野生种植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国家科技特派团竹产业组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专家团队共同实施,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当地特...

浙江日报讯(记者阮帅通讯员张峰)“一亩林地,两种收入!”近日,在嵊州市谷来镇丰田岭村,看到自家香榧林下种植的10亩芍药开出粉色花朵,村民丁英财喜上眉梢。作为“中国香榧之乡”,谷来镇有香榧林约5万...

近日,在铜陵市郊区铜山镇南泉村岩山组的林地里,药农们正忙着为林下种植的药材苗进行管护作业。他们头戴遮阳帽,身背喷雾器,穿梭于整齐排列的药苗间,细心喷洒,确保每一株幼苗都能茁壮成长。放眼望去,绿意...

近年来,达川区立足气候环境条件和中药材资源优势,全力培育创建农业园区、种植基地,大力推广稻药轮作、粮药套种模式,探索多种经营模式,推动全区中药材种植产业蓬勃发展。目前,达川区种植中药材6.5万亩...